"《山海经》曰":《山海经》记载:
# 《山海经》曰:“南即”四句,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
"南即从极之渊也":水的南面就是从极之渊,
"一曰中极之渊":也叫中极之渊,
"深三百仞":深三百仞,
"惟冯夷都焉":只有河伯冯夷居住在这里。
# 焉:在那里。,都:居住。,冯夷: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惟:同“唯”,只有。
"《括地图》曰":《括地图》记载:
"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冯夷常乘坐云车,由两条龙驾驶。
# 云车:传说中仙人的车乘,仙人以云为车,故名。,恒:常,经常。
"河水又出于阳纡、":河水又发源于阳纡山、
"陵门之山":陵门山,
"而注于冯逸之山":注入冯逸山。
# 冯逸之山:山名,不详。
"《穆天子传》曰":《穆天子传》记载:
"天子西征":周穆王西征,
"至阳纡之山":到达阳纡山,
"河伯冯夷之所都居":这是河伯冯夷的都城,
# 都居:居住。,河伯冯夷:河伯、冯夷是同一个人,指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冯夷是人名,河伯是天帝赐予他的封号。
"是惟河宗氏":称为河宗氏。
"天子乃沉珪璧礼焉":天子于是把宝玉珪璧投进水里礼祭河神,
# 礼:行祭礼。,珪璧:古代祭祀朝聘所用的玉器。,沉:古代祭川泽叫沉,因为要向水中投祭品,故名。
"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河伯于是与穆王共同展开图籍典册,
"以观天子之宝器":让他观看天子应有的宝器:
"玉果、":玉果、
# 玉果:形状像果实一样的美石。
"璇珠、":璇珠、
# 璇珠:美玉珠。
"烛银、":烛银、
"金膏等物":金膏等神物,
# 金膏:传说道教中的仙药。
"皆《河图》所载":都是《河图》所记载的圣物。
"河伯以礼":待河伯行过礼仪后,
"穆王视图":穆王观看图籍,
"方乃导以西迈矣":河伯这才引导他继续向西前行。
# 西迈:向西行进。,导:引导。
"粤在伏羲":早在伏羲时代,
"受《龙马图》于河":就从黄河获得《龙马图》,
"八卦是也":这就是八卦的由来。
# 八卦:《周易》中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相传是伏羲所作。
"故《命历序》曰":因此《命历序》说:
"《河图》":《河图》,
"帝王之阶":是帝王受命的阶梯,
# 阶:基础,阶梯。
"图载江河、":图中记载着江河、
"山川、":山川、
"州界之分野":州界的分布。
"后尧坛于河":后来尧帝在黄河边筑坛,
# 坛:筑坛祭祀。,尧:传说中古帝陶唐氏之号。
"受《龙图》":接受《龙图》,
"作《握河记》":撰写了《握河记》。
"逮虞舜、":等到虞舜、
#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在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故称虞舜。
"夏、":夏朝、
"商":商朝,
"咸亦受焉":也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李尤《盟津铭》":李尤《盟津铭》写道:
"洋洋河水":浩荡的河水,
"朝宗于海":奔流向海,
# 朝宗:本来是指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周礼春宫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后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
"迳自中州":途经中原大地,
"《龙图》所在":正是《龙图》所在之处。
"《淮南子》曰":《淮南子》记载:
"昔禹治洪水":从前大禹治理洪水,
# 禹: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曾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有“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
"具祷阳纡":在阳纡山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盖于此也":在此地。
"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高诱认为阳纡是秦地的泽薮,
"非也":其实不然。
"释氏《西域记》曰":佛教《西域记》记载:
# 释氏《西域记》:书名,不详。杨守敬认为是晋释道安的《西域志》。
"阿耨达太山":阿耨达大山,
"其上有大渊水":山上有巨大的深渊,
"宫殿楼观甚大焉":宫殿楼台观阁非常宏大。
"山":这座山,
"即昆仑山也":就是昆仑山。
"《穆天子传》曰":《穆天子传》记载:
"天子升于昆仑":周穆王登临昆仑山,
"观黄帝之宫":参观黄帝的宫阙,
"而封丰隆之葬":并封祭雷神丰隆的陵墓。
#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丰隆":丰隆,
#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即雷公。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雷公也":就是雷神。
"黄帝宫":黄帝的宫阙,
"即阿耨达宫也":就是阿耨达宫。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被萧宝寅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郦道元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研究。他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体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其著作《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也是6世纪时处于世界水平前列的地理著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与黄河的文。介绍了黄河及其支流的地理风貌与水文特征,描绘了古代民众对水神冯夷、河图、《龙马图》等神话传说的想象与崇拜,体现了先民对自然规律、宇宙奥秘的观察与探索精神,营造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神秘而宏大的地理文化意境。
2. 分段赏析
首段引《山海经》《括地图》,以“从极之渊”“中极之渊”的神秘深潭开篇,点明黄河与神话中河神冯夷的关联——“惟冯夷都焉”“恒乘云车驾二龙”,用“云车”“二龙”等奇幻意象,赋予黄河源头超自然的神性色彩,既符合古人“河神主水”的认知,也为后文铺陈黄河的文化意义奠定基调。《穆天子传》的记载转向历史叙事:周穆王西征至阳纡山,与河伯冯夷互动,“沉珪璧礼焉”的仪式细节,体现古人对河神的敬畏;“披图视典”时所见的“玉果、璇珠”等宝器,更将黄河与“河图”这一象征天命、王权的符号绑定,暗示黄河不仅是自然河流,更是“帝王之阶”(《命历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政治与精神权威。文中穿插伏羲受《龙马图》(即八卦)、尧舜夏商“受《龙图》”的传说,进一步强化黄河作为“文化之源”的地位——从华夏始祖到历代帝王,黄河始终是文明传承的见证者。李尤《盟津铭》“洋洋河水,朝宗于海”一句,以“朝宗”二字将黄河东流入海的壮阔景象拟人化,既写自然之景,又暗含“百川归海”的礼赞,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淮南子》“禹治洪水,具祷阳纡”的记载,将治水英雄大禹与神话地点阳纡山关联,反映古人用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思维;而“高诱以为阳纡秦薮,非也”一句,体现郦道元严谨的考据态度。末段借释氏《西域记》将“阿耨达太山”(昆仑山)与黄河源头勾连,“黄帝宫”“丰隆之葬”等神话元素的加入,更拓展了黄河流域的地理与文化边界,使黄河从具体河流升华为连接天地、贯通古今的精神象征。
上一篇:南北朝·孟郊《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