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bi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zhǐ
dào
méi
huā
zhī
liǔ
xīn
zhī
zhī
zǒng
dào
kāi
chūn
yàn
shí
fān
huáng
bú‌
shēn
hàn
nán
yīng
lǎo
jìn
shàng
yuǎn
chóu
rén

译文

只知道梅花绽放,哪里知道柳树也已换上新颜。条条柳枝一直垂到地面,片片柳叶自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紫燕不时翻转翅膀,黄鹂藏在叶间不露身影。汉南的景物大概已经老去,霸上的远方景象让人忧愁。

逐句剖析

"只道梅花发":只知道梅花绽放,

"那知柳亦新":哪里知道柳树也已换上新颜。

"枝枝总到地":条条柳枝一直垂到地面,

"叶叶自开春":片片柳叶自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紫燕时翻翼":紫燕不时翻转翅膀,

"黄鹂不露身":黄鹂藏在叶间不露身影。

"汉南应老尽":汉南的景物大概已经老去,

"霸上远愁人":霸上的远方景象让人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边》是唐代诗人杜甫于763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六句描绘了梅花绽放、柳树新绿,以及紫燕、黄鹂等景象,展现出万物复苏的鲜活气息;后两句则流露出对远方人事的牵挂与忧愁。此诗语言清新自然,而情感细腻,运用紫燕、黄鹂等意象,结合典故“汉南应老”,包含着对自然景致的观察和对远方的惦念,表达出一种对生机的感知与淡淡的愁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柳边》是杜甫在763年创作的作品,当时他正值中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诗里借助柳树的变化,暗暗体现出时光的推移,以及因远离长安而产生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春日景物的五言律诗,借梅花绽放、柳树新绿、柳枝垂地、柳叶含春,以及紫燕翻飞、黄鹂藏形等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写出了自然万物复苏的鲜活气息,同时也融入了对汉南、霸上远方人事的牵挂与淡淡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汉南应老尽”一句巧用“汉南柳”的典故。该典故源自《世说新语》中桓温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写桓温见汉南柳树已苍老,感慨时光流逝。诗人在诗中化用此典故,以“汉南应老尽”暗指汉南的柳树或许已苍老,借柳树的苍老呼应时光推移,将对时光的感慨融入其中。对比:“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以紫燕翻飞、黄鹂隐匿的动态,展现出春日里的生机;而“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则借“汉南”相关意象传递出时光催老的意味,“霸上”引发对远方的愁思。二者形成对比,前者的鲜活生机与后者的衰老愁绪相互映衬,凸显出面对时光流转与距离带来的怅然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开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意外之感。原本只知晓梅花绽放,却没料到柳树也已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只道”与“那知”的转折,自然地引出春日里两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带着一丝发现的惊喜,也暗示了春日万物复苏的悄然。颔联“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聚焦柳树的形态与生机。柳枝条条垂落仿佛一直延伸到地面,柳叶片片舒展,自然地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这两句通过对柳枝、柳叶的细致描写,让柳树的新绿与春日的生机变得具体可感,画面清新而真切。颈联“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将视角转向春日里的生灵。紫燕不时扇动翅膀在空中翻飞,黄鹂虽未显露身影,却能让人联想到它或许在枝叶间栖息。这些动态的生灵为春日增添了灵动之感,与前面的植物景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春日鲜活的画面。尾联“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情感由对春日生机的描绘转向绵长的愁绪。“汉南应老尽”透着对过往人事的感慨,“霸上远愁人”则直白地抒发了因远方而产生的愁思。这两句与前面春日生机的景象形成对比,让那份愁绪更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灞岸》

下一篇:唐·施肩吾《折柳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