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沄沄逆素浪":船逆着滚滚的白浪前行,
# 沄沄:波浪层叠貌。
"落落展清眺":我尽情地向四周眺望。
"幸有舟楫迟":幸亏船行得迟缓,
"得尽所历妙":让我能够尽情欣赏所经历的美妙景色。
"空灵霞石峻":空灵岸云霞缭绕,山石险峻,
"枫栝隐奔峭":枫树和栝树隐藏在陡峭的山壁间。
# 栝:一作“枯”。
"青春犹无私":春天依然是那么无私,
# :一作“有”。
"白日亦偏照":阳光也普遍地照耀着万物。
# 亦:一作“已”。
"可使营吾居":这里可以让我营建居所,
# 居:一作“屋”。
"终焉托长啸":我最终可以在此寄托情怀,放声长啸。
"毒瘴未足忧":这里的毒瘴不值得忧虑,
"兵戈满边徼":而边疆地区到处都是战乱才让人担忧。
# 边徼:边防,边疆。
"向者留遗恨":以前只沉迷于美景而留下遗憾,
"耻为达人诮":我不想被那些通达事理的人嘲笑。
"回帆觊赏延":回帆的时候期望能继续欣赏这美景,
# 赏延:指欣赏自然景色。,觊:希望,追求。
"佳处领其要":领悟这佳景的要领。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通过描写空灵岸的险峻山石、树木以及春日阳光,抒发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为后文表达隐居想法做铺垫。
2. 分段赏析
《次空灵岸》前四句“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开篇写船逆着滚滚白浪前行,诗人尽情地眺望四周。“幸有舟楫迟”则庆幸船行缓慢,使自己能够尽情欣赏沿途的美妙景色,奠定了对空灵岸景色赞赏的基调。中间四句“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具体描绘空灵岸的景色。山石险峻,云霞缭绕,枫树和栝树隐藏在陡峭的山壁间。春天的阳光无私地遍照着万物,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接下来四句“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诗人由景生情,觉得此地可营建居所,终老于此,寄托自己的情怀。但随即想到边疆战乱,即使这里有毒瘴也不足为忧,而兵戈扰攘才是真正的忧患,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内心的矛盾。最后四句“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诗人反思过去,为自己只专注于美景而留下遗憾,不想被通达之人嘲笑。于是在回帆之时,期望能继续欣赏美景并领悟其中的要领,表现出诗人对自我的要求和对美景的不舍。
上一篇:唐·武元衡《单于晓角》
下一篇:唐·李商隐《河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