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éi
zhí

朝代:唐作者:郎士元浏览量:1
wén
jūn
gǎn
tàn
èr
máo
chū
jiù
yǒu
xiāng
wàn
fēng
huǒ
yǒu
shí
jīng
zàn
dìng
jiǎ
bīng
chù
ān
lái
xīng
shuāng
jiǔ
jiā
zài
píng
líng
yīn
xìn
shū
zuó
fēng
guāng
hái
dēng
shān
lín
shuǐ

译文

听说您感叹自己刚开始生出花白头发,老朋友相互依靠,相隔已有万里之远。战火偶尔让人惊恐,之后暂时平息,带着兵器铠甲,没有能安稳居住的地方。客居在吴地,经历了很长的岁月,家乡在平陵,传来的消息十分稀少。昨天的美好景致还映照进屋里,如今登山临水,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逐句剖析

"闻君感叹二毛初":听说您感叹自己刚开始生出花白头发,

"旧友相依万里余":老朋友相互依靠,相隔已有万里之远。

# 依:一作邀。

"烽火有时惊暂定":战火偶尔让人惊恐,之后暂时平息,

# 火:一作戍。

"甲兵无处可安居":带着兵器铠甲,没有能安稳居住的地方。

"客来吴地星霜久":客居在吴地,经历了很长的岁月,

"家在平陵音信疏":家乡在平陵,传来的消息十分稀少。

"昨日风光还入户":昨天的美好景致还映照进屋里,

# 风光:一作东风,又作春风。,日:一作夜。

"登山临水意何如":如今登山临水,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韦司直》是唐代郎士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听闻友人因年华渐老而感叹,以及自己与这位旧友虽相隔遥远却情谊深厚;颔联描绘战乱虽偶有平息却仍无安宁居所的时局,流露出对动荡现实的忧虑;颈联转向自身,叙述客居他乡已久且与故乡音信稀少的境况,满是漂泊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尾联以寻常风光入户起笔,用登山临水的心境设问作结,将对友人的牵挂、对时局的忧虑等情感融入其中。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个人境遇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出乱世中的怅惘与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定州(今属河北)人。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宝应元年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有“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起)、郎(士元)”之说。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诗风清丽闲雅,以五律见长。宋刘辰翁谓其诗“殊洗炼有味。虽自浓景,别有淡意”。代表作品有《柏林寺南望》《听邻家吹笙》。今传《郎士元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闻君感叹二毛初,旧友相依万里余”,以“二毛”(指花白的头发)刻画友人年华渐老的形象,“感叹”二字传递出友人对时光流逝的怅然。“旧友相依”直接点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万里余”则写出两人相隔遥远的距离。这一联通过对友人状态的听闻和彼此距离的交代,自然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颔联“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转向对时局的描写。“烽火”象征着战乱,“有时惊暂定”写出战乱偶尔平息却仍让人不安的状态;“甲兵”代指战乱中的人们,“无处可安居”则直接点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流离之苦。这一联以写实的手法,展现出战乱下的社会境况,字里行间满是对动荡时局的忧虑,也为后文的客居之苦做了铺垫。颈联“客来吴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聚焦于个人境遇。“客来吴地”点明自身客居他乡的处境,“星霜久”以星霜更替暗示时间的漫长,写出客居生活的长久;“家在平陵”点出故乡所在,“音信疏”则写出与家乡联系的稀少。这一联通过对客居时长与家乡音信的描写,将思乡之情与客居的孤寂自然流露。尾联“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以景物起笔,又以问句作结。“昨日风光还入户”写出眼前虽有风光入屋,却难掩内心的怅然;“登山临水意何如”则以问句引发思考,既是自问,也像是遥问友人,将风光依旧与心境难平形成对比,抒发了战乱中的忧虑、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俯仰慨深,盖自是方镇擅命,民不复见承平之盛矣。

清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

# 句句真率,有似未经锻琢者,此最为难到。

清乔亿《大历诗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钱起《秋夜送赵冽归襄阳》

下一篇:唐·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