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iāng
jūn
dìng
zhōu

朝代:唐作者:郎士元浏览量:1
shuāng
jīng
hàn
fēi
jiàng
wàn
shòu
héng
chūn
lín
biān
jìn
huáng
yún
chū
sài
duō
bēi
jué
fēng
shù
cháng
duàn
yīn
shān
tiān
jiāo
qǐng

译文

旌旗招展下的彭将军,独自一人领兵守卫万里边疆。春天的景色到了边关就没了,塞外最多的是黄色的烟云。激越的战鼓声震荡沙漠,连天的烽火隔断了黄河。不要截断通往阴山的路,因为强敌已经来求和。

逐句剖析

"双旌汉飞将":旌旗招展下的彭将军,

# 汉飞将:指李广,喻送别之友人。,双旌:仪仗用的旌旗。旌:军中大旗。

"万里授横戈":独自一人领兵守卫万里边疆。

# 万里授横戈:此句意为天子命令他出征于千里之外。授:一作“独”。 戈:此指率兵防边。

"春色临边尽":春天的景色到了边关就没了,

# 春色临边尽:“春色”两句:与王维《送平澹然判官》的“黄云断春色”句同意。边:一作“关”,边关。

"黄云出塞多":塞外最多的是黄色的烟云。

# 黄云:塞外的大风,卷起尘土和黄沙,犹如阵阵黄云。

"鼓鼙悲绝漠":激越的战鼓声震荡沙漠,

# 绝漠:遥远的沙漠之地。,悲:形容鼓声紧急,有酣畅之意。,鼓鼙:指军队打仗时用的乐器,也叫战鼓,这里运用了借代手法,借指鼓声。鼙:军中所用小鼓。

"烽戍隔长河":连天的烽火隔断了黄河。

# 长河:黄河,烽戍:烽火和堡垒。戍:一作”火“,指守边士兵及用的刀矛。

"莫断阴山路":不要截断通往阴山的路,

# 路:一作“北”。,阴山:即阴山山脉。唐时阴山北部为突厥、回纥等族的疆域。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莫断:一作“想到”。

"天骄已请和":因为强敌已经来求和。

# 天骄:汉朝称北方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此处泛指强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将军赴定州》是唐代诗人郎士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送人奉命出镇边疆之作,全诗以汉李广相喻,以雄浑的笔触描绘边塞风光,赞颂将军威仪,同时寄托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诗中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意象,既展现了将士的豪情壮志,又暗含对边疆安宁的呼吁,情感深沉而富有张力,铸词精警高亢,风格雄壮豪迈,命意措辞,不落俗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定州(今属河北)人。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宝应元年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有“前有沈(佺期)、宋(之问),后有钱(起)、郎(士元)”之说。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诗风清丽闲雅,以五律见长。宋刘辰翁谓其诗“殊洗炼有味。虽自浓景,别有淡意”。代表作品有《柏林寺南望》《听邻家吹笙》。今传《郎士元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前后,诗人郎士元时任左拾遗。当时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钱起、郎士元二人作饯行诗作,名重京畿。此诗即是其中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送别诗。诗歌通过描绘边关的苍凉景象,以及战鼓悲鸣、烽火隔河的军旅场景,赞颂了李将军如汉代飞将般的英勇威仪,又暗含对连年征战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希望将军能止戈为武、渴望边疆安定的深切理想,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壮阔与悲悯。

2. 写作手法

借代:首联“双旌汉飞将”中,“汉飞将”借汉代名将李广代指今之李将军,以“汉”代唐,既显历史厚重感,又通过借古喻今强化人物形象,凸显其勇武威严。景物描写:颔联“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以简笔勾勒边塞实景。仅用“春色尽”“黄云多”六字,不加修饰地呈现春色渐褪、风沙漫卷的荒凉画面。同时从色彩角度入手,以“春色”之绿与“黄云”之黄形成鲜明对比,勾勒出边陲特景,增强画面感,暗示边塞环境的荒凉,寓情于景,含蓄传达出送别时的特定情绪。虚实结合:颈联“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实写战鼓、烽火等边塞军旅意象,尾联“天骄已请和”更以虚笔转折,从前文实写的征战场景突转至和平愿景,实景与虚境结合,深化主旨。

3. 分段赏析

《送李将军赴定州》首联以汉之飞将军李广喻今之彭将军,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塑造出将军手持兵器、横跨万里疆场的威严形象。“双旌”点明唐时大将的身份,增添威严感;“万里独横戈”凸显其英勇无畏、孤军奋战的气势。此联发端雄健,借古颂今,既颂扬彭将军的军事才能,又寄寓对其建功立业的期许,使读者仿若见李广征战沙场之英姿,画面宏伟壮观,为全诗奠定豪迈基调。颔联“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描摹边塞实景,从色彩角度渲染边陲环境。“春色尽”隐括“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写边塞春光罕至;“黄云多”以沙尘飞扬的典型意象,凸显边塞荒凉。两句色调灰暗,却真实可感,展现边塞特有的雄浑与苍凉。此联造语警拔,既为送别场景营造悲壮背景,又暗含对戍边将士艰辛的感慨,写景与抒情交融,意境典型且富有张力。颈联由边塞风光转入军旅生涯。“鼓鼙悲”以军鼓之声渲染战争氛围,“悲绝漠”运用使动手法,写敌军闻风丧胆,营造寥廓悲壮的战争意象;“烽戍隔长河”则通过想象,祝愿彭将军军威震慑敌胆,使入侵烽火在黄河以北断绝。两句虚实结合,前者绘战争之悲壮,后者寄功业之期许,既展现军旅豪壮,又暗含对和平的隐忧,为尾联抒情蓄势。尾联由忆想回归现实,劝诫彭将军止战求和。“莫断阴山”化用兵法“围师必阙”,体现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天骄请和”则呼应前文,点明边患已弭,表达诗人渴望边疆安定、汉胡通好的愿望,与杜甫“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异曲同工。此联以反跌手法收束,前文极写将军声威,此处突转和平祈愿,使诗旨顿现。雄健笔触中含悲凉之意,既总结全诗,又深化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滋味醇厚,意蕴深长。全诗虽为送行之作,却无离愁哀怨,风格近盛唐边塞诗,寄意深切,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送李将军赴定州》虽属送行诗,但绝无一般诗人送别诗的离愁哀怨、缠绵悱恻。全诗画面宏伟、壮观,在广褒的荒漠屹立着飞将军的形象。全诗用字简洁,用意精妙,想象丰富,形象鲜明、突出。郎士元的送人之作,时得之者以为荣,而本篇寄意深切,更非可以一般应酬诗目之,它把李将军出镇边塞写得有声有色,其声威到处,敌人望风请和。命意措辞,不落俗套,其苍凉悲壮之气,又可见郎诗风亦非仅闲雅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出口壮烈,五岳撼动。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右丞“黄云断春色”句以苍莽取神,此诗衍为二句,又以对照见意,繁简各有其妙。三、四警策。归愚谓不及右丞“黄云断春色”句,未免好为高论。言各有当,此正以内外截然见意。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不独工炼,乃见壮釆。

明邢昉《唐风定》

# 极警拔语,右丞则以“黄云断春色”五字尽之(“春色”一联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郎士元、皇甫曾五言律,较钱、刘入录者虽少,然士元如“双旌汉飞将”……气格神韵,可继开、宝。

《诗源辨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下一篇:唐·翁承赞《书斋谩兴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