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qīng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1
jué
dǐng
héng
lín
fēng
bàn
tiān
péi
huí
bài
zhēn
lǎo
wàn
jiàn
fēng
yān

译文

站在玉清山的顶峰,仿佛与太阳横相并列,那孤立的山峰,有一半仿佛直插云天。我在山中徘徊,虔诚地拜谒仙人,极目远眺,万里风光与风烟尽收眼底。

逐句剖析

"绝顶横临日":站在玉清山的顶峰,仿佛与太阳横相并列,

"孤峰半倚天":那孤立的山峰,有一半仿佛直插云天。

"裴回拜真老":我在山中徘徊,虔诚地拜谒仙人,

# 真老:指老子。

"万里见风烟":极目远眺,万里风光与风烟尽收眼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玉清》是初唐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以登山为背景,主题围绕登玉清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出山峰的雄伟壮阔与诗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首句“绝顶横临日”描绘山顶与太阳相接的宏伟景象,凸显山之高峻;“孤峰半倚天”进一步刻画孤峰直插云天的险峻姿态。后两句“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写诗人在山中徘徊,虔诚拜谒仙人,极目远眺,万里风光与风烟尽收眼底。全诗短短二十字,将自然景观与仙风道骨相融合,意境雄浑壮阔,既展现了玉清山的壮美,又暗含诗人对隐逸求道生活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绝顶横临日”,首句便以极具震撼力的笔触,描绘出站在玉清山巅的壮观景象。诗人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制高点,头顶之上,太阳仿佛横亘眼前,似乎触手可及。“横临”二字,生动地展现出太阳与山顶的空间关系,赋予画面强烈的立体感,同时也以夸张的手法凸显出山峰高耸入云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孤峰半倚天”,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渲染山峰的险峻与雄伟。“孤峰”强调了玉清山的孤立高耸,不与他峰相连,尽显其独特与孤傲;“半倚天”则形象地描绘出山峰仿佛有一半插入天空之中,与天相接,将山的巍峨险峻推向极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壮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裴回拜真老,万里见风烟”,后两句由景及人,由实入虚。“裴回”二字,写出诗人在山中徘徊的状态,表现出其对山中仙人的敬仰与虔诚,“拜真老”则明确了诗人的行为,他怀着崇敬之心,拜谒传说中的仙人,渴望能得到仙人的指引或感悟,这一行为暗含了诗人对隐逸求道生活的向往。“万里见风烟”,诗人极目远眺,视野所及之处,万里风光尽收眼底,风烟弥漫,辽阔无垠。此句既展现出诗人站在高处的开阔视野,也暗示了其心境的开阔与超脱,仿佛在这万里风烟之中,尘世的烦恼都已消散,只剩下对自然与道的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下一篇:唐·令狐楚《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