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北地雪皑皑":深秋时节北方大地白雪皑皑,
"万里南翔渡海来":大雁万里南飞渡海而来。
"欲随石燕沉湘水":想要跟随石燕落入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台":又尝试追逐铜乌绕着帝台飞翔。
"帝台银阙距金塘":帝台的银阙距离金塘很近,
"中间鹓鹭已成行":中间已经有鹓鹭排成行列。
"先过上苑传书信":先飞过上苑传递书信,
"暂下中州戏稻粱":暂时飞到中州啄食稻粱。
"虞人负缴来相及":虞人背着弓箭追来,
"齐客虚弓忽见伤":齐地的客人空拉弓弦却让它受伤。
"毛翎频顿飞无力":羽毛频繁掉落,无力飞翔,
# 频顿:一作憔悴。
"羽翮摧颓君不识":羽翼摧折你却不了解。
"唯有庄周解爱鸣":只有庄周懂得欣赏它的鸣叫,
"复道郊哥重奇色":又说郊哥看重它奇特的羽毛。
# 哥:一作歌。
"惆怅惊思悲未已":惆怅惊恐悲思不已,
"裴回自怜中罔极":徘徊自我怜悯没有尽头。
"传闻有鸟集朝阳":传闻有鸟聚集在朝阳之地,
"讵胜仙凫迩帝乡":哪能胜过仙凫靠近帝乡。
"云间海上应鸣舞":本应在云间海上鸣舞,
"远得鹍弦犹独抚":却只能远抱鹍弦独自抚弄。
"金龟全写中牟印":金龟完全刻写着中牟的官印,
"玉鹄当变莱芜釜":玉鹄应当变成莱芜釜。
"愿君弄影凤凰池":愿你舞动身影在凤凰池,
"时忆笼中摧折羽":也请你时常忆起笼中折断羽毛的孤雁。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此句开篇点明时间和环境,深秋时节北方大地白雪皑皑,大雁万里南飞渡海而来,描绘出一幅壮阔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为失群雁的遭遇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同时也展现出大雁迁徙的艰辛与不易。“欲随石燕沉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此句写失群雁想要跟随石燕沉入湘水,又尝试追逐铜乌绕着帝台飞翔,体现出它内心的迷茫与挣扎,暗示了它在迁徙过程中失去了方向和同伴,不知何去何从。“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此句描绘了帝台的银阙距离金塘很近,中间已经有鹓鹭排成行列,与失群雁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失群雁的形单影只。“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此句写失群雁先飞过上苑传递书信,暂时飞到中州啄食稻粱,展现出它短暂的正常生活,与后文遭遇厄运形成对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它的不幸。“虞人负缴来相及,齐客虚弓忽见伤。”此句笔锋一转,写虞人带着缴来捕捉,齐地的客人忽然拉弓射伤,突出了失群雁遭遇的厄运,使诗歌的情感由之前的平静转为紧张和悲伤。“毛翎频顿飞无力,羽翮摧颓君不识。”此句描绘失群雁羽毛频繁抖动无力飞翔,羽翼摧折却无人理解,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痛苦与无助,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此句写只有庄周懂得欣赏它的鸣叫,又说郊哥看重它奇特的羽毛,体现出失群雁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暗示了它在现实中不被理解的孤独。“惆怅惊思悲未已,裴回自怜中罔极。”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惆怅惊恐悲思不已,徘徊自我怜悯没有尽头的情感,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此句传闻有鸟聚集在朝阳,胜过仙凫接近帝乡,与失群雁的处境形成对比,更增添了它的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失群雁的同情。“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此句写云间海上应该鸣舞,远得到鹍弦还独自抚弄,进一步烘托出失群雁的孤独,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金龟全写中牟印,玉鹄当变莱芜釜。”此句诗人借金龟、玉鹄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失群雁的命运如同自己一样坎坷。“愿君弄影凤凰池,时忆笼中摧折羽。”此句最后诗人祝愿失群雁舞动身影在凤凰池,时常忆起笼中摧折的羽毛,既表达了对失群雁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感,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全诗通过对失群雁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失群雁的同情以及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上一篇:唐·胡曾《咏史诗·沛宫》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乔判官赴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