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兮山之曲":好像有人在那山弯处,
"驾青虬兮乘白鹿":驾着青虬马,骑着白鹿。
"往从之游愿心足":我愿追随他游历,让心愿满足。
"披涧户":拨开山涧的柴门,
"访岩轩":探访岩洞中的屋舍。
"石濑潺湲横石径":石滩上溪水潺潺,横亘着石子小路,
"松萝幂苈掩松门":松枝与藤萝交织,遮蔽了松木门庭。
"下空濛而无鸟":山下雾气弥漫不见飞鸟,
"上巉岩而有猿":崖顶陡峭处传来猿猴啼鸣。
"怀飞阁":我思念那飞檐的楼阁,
"度飞梁":跨越凌空的栈道。
"休余马于幽谷":将疲惫的马匹拴在幽静山谷,
"挂余冠于夕阳":把冠帽挂在西沉的夕阳。
"曲复曲兮烟庄邃":山路迂回盘旋,烟霭笼罩的秘境愈发深邃,
"行复行兮天路长":脚步不停前行,天穹之路仿佛没有尽头。
"修途杳其未半":跋涉过半却未达终点,
"飞雨忽以茫茫":骤雨忽至天地苍茫。
"山坱轧":山体嶙峋如压缩的土块,
"磴连褰":石阶湿滑难以攀援。
# 磴:一作嶝。
"攀石壁而无据":紧贴石壁却无处借力,
# 石:一作旧。
"溯泥溪而不前":逆着泥流寸步难行。
"向无情之白日":徒然对着无情的白日,
"窃有恨于皇天":暗自向苍天发出悲叹。
"回行遵故道":折返原路涉过积水,
"通川遍流潦":湍急的河流漫过堤岸。
"回首望群峰":回头眺望群峰,
"白云正溶溶":白云正悠然舒展。
"珠为阙兮玉为楼":用明珠装点宫阙,以美玉构筑楼台,
"青云盖兮紫霜裘":身披青云织就的斗篷,手持紫霜编织的裘衣。
"天长地久时相忆":唯愿天地永恒时能再相忆,
"千龄万代一来游":千秋万代再来此游历。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1. 分段赏析
“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开篇化用楚辞句式,描绘出一位居于山曲、驾驭青虬白鹿的仙人形象,营造出神秘缥缈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仙人的向往之情。“往从之游愿心足”直接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仙人、满足心愿的迫切心情。“披涧户,访岩轩”则写诗人拨开涧边的门户,寻访山间的轩室,展现出追寻仙人的具体行动。“石濑潺湲横石径,松萝幂䍥掩松门”,这两句描写沿途的自然景物,石间急流潺潺横在石径上,松萝藤蔓浓密遮蔽着松门,通过对“石濑”“松萝”等景物的刻画,营造出清幽深邃的环境氛围。“下空濛而无鸟,上巉岩而有猿”,从上下两个角度进一步描绘景色,下方雾气朦胧没有飞鸟,上方险峻的山岩上有猿猴,以“无鸟”和“有猿”的对比,突出了山林的幽静与险峻。“怀飞阁,度飞梁”,写诗人心中向往着仙人居住的飞阁,越过飞架的桥梁,继续追寻的脚步。“休余马于幽谷,挂余冠于夕阳”,将马停在幽谷中休息,把帽子挂在夕阳下,这一行为既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暂时超脱,也暗示了他追寻仙人的决心。“曲复曲兮烟庄邃,行复行兮天路长”,道路曲折烟雾缭绕的村庄深远,走了又走觉得天路漫长,通过反复的句式强调了追寻过程的艰辛与路途的遥远。“修途杳其未半,飞雨忽以茫茫”,漫长的路途还未走到一半,忽然下起茫茫大雨,情节在此出现转折,为追寻之路增添了阻碍。“山坱轧,磴连褰”,山峦险峻起伏,石级相连陡峭,进一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攀石壁而无据,溯泥溪而不前”,攀登石壁没有依托,逆着泥泞的溪流无法前行,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追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形象地刻画出他进退两难的处境。“向无情之白日,窃有恨于皇天”,对着无情的白日,暗恨皇天,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不满与怨恨之情。“回行遵故道,通川遍流潦”,诗人无奈返回,沿着原路行走,只见河川到处都是积水,进一步渲染了追寻失败的沮丧氛围。“回首望群峰,白云正溶溶”,回头眺望群峰,白云正缓缓飘动,以悠然飘动的白云与诗人失意的心情形成对比,在写景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珠为阙兮玉为楼,青云盖兮紫霜裘”,描绘出仙人居住的宫殿以珠玉为材料,出行有青云车盖、身着紫霜裘衣,通过对仙界华丽景象的想象,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天长地久时相忆,千龄万代一来游”,即使天长地久,也会时常回忆,希望千龄万代能有一次来此游览的机会,结尾以坚定的信念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执着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上一篇:唐·陈叔达《听邻人琵琶》
下一篇:唐·卢照邻《首春贻京邑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