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晦随蓂荚":晦日随着蓂荚的荣枯变化而流转,
"春情著杏花":盎然的春意悄然凝结在盛放的杏花间。
# 著杏花:著杏花,意谓杏花开放,透露了春光。著:显明、显出。
"解绅宜就水":解开衣带临水而坐,
# 就水:临水。,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此泛指衣带。
"张幕会连沙":支起帷帐在连绵的沙岸间欢聚。
# 连沙:靠近水边的沙地。,张幕:搭起帐幕,供郊游时休息、宴乐之用。
"歌管风轻度":乐声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 轻度:指歌声和乐声随风飘荡。
"池台日半斜":亭台楼阁倒映池中,日光已西斜过半。
"更看金谷骑":遥望金谷园中骏马疾驰,
"争向石崇家":争先恐后涌向石崇的豪门宅邸。
# 石崇:西晋大官僚,以豪奢著称,曾与贵戚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章五十里。此以金谷骑、石崇喻指参与游宴的达官贵人。
初唐诗人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时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前期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首创四十韵长篇排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对其诗评价很高,称为“吾祖诗冠古”。代表作品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生动描绘了唐代上元节前晦日宴饮游乐的盛景,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宴饮文化。
2. 分段赏析
首联“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以“蓂荚”点明时间——农历月末(晦日)。传说蓂荚每月初一生一荚,十五日生十五荚,十六日后渐落,故古人常以其计数日期。“随”字将自然景物与时间流逝关联,暗含对时光推移的微妙感知。“春情著杏花”则转向春景,“著”字拟人化,仿佛春天的生机特意凝结在绽放的杏花上,既写出杏花报春的鲜活,也传递出人对春意的敏锐捕捉。颈联“解绅宜就水,张幕会连沙”转向人物活动。“解绅”指解开衣带,见出天气和暖、身心放松;“宜就水”“会连沙”则以“宜”“会”呼应宴游的随意与惬意——人们解下衣带靠近水边,支起帐篷聚集在沙岸,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临水沙岸的野餐宴饮图,画面自然舒展。颔联“歌管风轻度,池台日半斜”从听觉与视觉延伸场景。“歌管”指乐声,“风轻度”形容乐声被微风轻轻托送,若有若无;“池台”是宴饮场所,“日半斜”则点明时间已至午后,阳光不再灼热,斜照的暖光为池台镀上一层柔和的色彩。两句共同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氛围,乐声与光影交织,更显宴游之乐。尾联“更看金谷骑,争向石崇家”笔锋一转,以典故收束。“金谷”代指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园林胜地;“石崇家”则暗用石崇豪富、宾客盈门的典故。诗人不说众人争赴自家宴饮,却用“金谷骑”“石崇家”作比,既侧面烘托此次宴游的热闹与风雅,又隐含对古之豪宴的追慕,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孙元晏《陈·姚察》
下一篇: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