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yǒu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杜审言浏览量:1
jié
dāng
shǒu
xīn
nián
zhú
yíng
dōng
fēn
liàn
qiú
jiàn
chūn
hòu
míng
xìng
jìn
wén
xiāo
lán
jiàn
dǒu
héng
hái
jiāng
wàn
亿
shòu
寿
gèng
jiǔ
chóng
chéng

译文

在旧时的节日里应当歌舞庆祝,彻夜守岁,新年到来时手持蜡烛迎接。冬日的寒气仍眷恋着计时器上的箭影,春天的气息已悄然等待鸡鸣报晓。尽兴欢宴时忽闻酒壶翻倒的声响,深夜阑珊时看见北斗星横卧天际。愿将亿万人的长寿祝愿,再次恭敬地拜谒皇宫城门。

逐句剖析

"故节当歌守":在旧时的节日里应当歌舞庆祝,彻夜守岁,

"新年把烛迎":新年到来时手持蜡烛迎接。

"冬氛恋虬箭":冬日的寒气仍眷恋着计时器上的箭影,

# 虬箭:古时漏壶中的箭。水满箭出,用以计时。箭有虬纹,故称。

"春色候鸡鸣":春天的气息已悄然等待鸡鸣报晓。

"兴尽闻壶覆":尽兴欢宴时忽闻酒壶翻倒的声响,

"宵阑见斗横":深夜阑珊时看见北斗星横卧天际。

"还将万亿寿":愿将亿万人的长寿祝愿,

"更谒九重城":再次恭敬地拜谒皇宫城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有怀》是唐代杜审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除夕之夜,大家在一起手拿着蜡烛,欢歌劲舞以等待来年。此诗表达了古人通宵达旦过除夕的快乐心情。首联以动态场景开篇,勾勒出古人辞旧迎新的热烈画面,暗含对时间更迭的郑重态度。颔联将冬日的留恋与春意的萌动具象化,既体现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又隐含对生命循环的思考。颈联转写宴饮尽兴后的深夜静谧,暗示通宵守岁的漫长与孤寂。尾联则由个人视角转向家国颂赞,体现初唐诗歌对政治秩序的认同与对太平盛世的期许。全诗共八句,语言典雅凝练,意象清晰,兼具节庆氛围与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后官修文馆直学士。少时他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杜审言的诗前期多抒写羁旅情怀,描绘山川景物,笔力雄健,能够寓湛深的艺术构思于严整格律之中;之后则多歌功颂德、应制献酬之作。其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首创四十韵长篇排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对其诗评价很高,称为“吾祖诗冠古”。代表作品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春日京中有怀》《登襄阳城》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点明除夕守岁的传统习俗。“故节”指旧历节气,即除夕;“当歌守”以歌舞欢庆的方式度过长夜,既体现节日的热烈氛围,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郑重告别。语言平实却具画面感,呼应了古代“守岁”仪式的文化内涵。次句承接上句,描写迎新场景。“把烛”是古代迎新习俗,手持蜡烛驱暗迎明,象征对未来的希望。“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颔联以拟人手法写冬春交替。“虬箭”为古代漏壶中的金属箭,借指时间流逝;“恋”字赋予冬意以情感,仿佛寒冬不愿退去;“候”字则暗示春意已悄然萌动,静候黎明。通过冬春的拟人化对比,既表达对旧岁的留恋,又暗含对新年的期待,意象生动而含蓄。“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颈联转写宴饮与夜深之景。“壶覆”指投壶游戏结束(壶倒为终局),暗示彻夜欢宴的喧嚣渐息;“斗横”描绘北斗星横斜的天象,标志深夜已至。此联以动态(“兴尽”“闻”)与静态(“宵阑”“见”)结合,既展现节日的热闹,又通过深夜的静谧反衬时光流逝,语言冷静而富有层次。“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尾联升华主题,由个人守岁转向家国祝福。“万亿寿”是对天下苍生的祈愿,“九重城”代指皇权中心,表达对帝王与国家的敬意。此联符合初唐宫廷诗的颂圣传统,语言庄重,情感克制,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下一篇:唐·白居易《贺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