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shuǐ
jīng
lián
huán
xià
cài
chéng
wēi
yán
hóng
zhàn
yīng
táo
hán
bái
xuě
duàn
cháng
shēng
chàng
yáng
guān
bái
xiāng
nài
yán
chéng
qīng
duàn
jīng
guò
zhǐ
zhī
jiě
dào
chūn
lái
shòu
dào
chūn
lái
duō

译文

她的颜色如水晶如意一般无瑕,声音如玉连环一样优美婉转,本有倾城之貌,如果再嫣然含笑,下蔡城恐怕就要危险了。红润的樱桃小嘴内含着白如雪的齿贝,一曲《阳关》却唱得凄恻动人令人断肠。白天相思有什么办法,戒备森严的城池彻夜把守城门阻隔车马通过。人们只知道春天来了人容易瘦下来,不知道人瘦的原因是春天来了却还是独处的时间更多。

逐句剖析

"水精如意玉连环":她的颜色如水晶如意一般无瑕,声音如玉连环一样优美婉转,

# 玉连环:一种可解的玩饰。此以比喻歌妓容色与歌声之美。,如意: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水精:水晶。

"下蔡城危莫破颜":本有倾城之貌,如果再嫣然含笑,下蔡城恐怕就要危险了。

# 破颜:笑。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其邻女:“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下蔡:楚邑,古县名。

"红绽樱桃含白雪":红润的樱桃小嘴内含着白如雪的齿贝,

# 樱桃含白雪:指樱桃小口、牙齿洁白。白雪,亦指相传为春秋师旷所作的《白雪曲》,曲调高雅。樱桃:喻口。

"断肠声里唱阳关":一曲《阳关》却唱得凄恻动人令人断肠。

# 阳关:即《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白日相思可奈何":白天相思有什么办法,

# 可:一作“不”。

"严城清夜断经过":戒备森严的城池彻夜把守城门阻隔车马通过。

#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只知解道春来瘦":人们只知道春天来了人容易瘦下来,

# 解道:懂得、知道。

"不道春来独自多":不知道人瘦的原因是春天来了却还是独处的时间更多。

# 独自多: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很多。,不道: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歌妓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主题围绕歌妓展开,首章着力塑造一位色艺双全、一笑倾城的歌妓形象,运用生动笔触描绘其歌声婉转圆润,尽显赏心悦目之态。次章则笔锋一转,写分别后相思却不得相见的痛苦,先呈现白日相思却无法相访的挫败,后渲染清夜断绝联系的悲伤,情绪层层递进,结尾语含自嘲,满是无可聊赖的悲愁与无措。全诗构思精巧,善用比喻、双关等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歌妓二首》为李商隐所写。晚唐社会动荡,藩镇割据、政治腐败,李商隐身处其中,仕途坎坷,长期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郁郁不得志。在社交或宴饮场合中,他与歌妓有所接触,歌妓们的才情与命运触动了他。一说李商隐借诗抒发自己在压抑境遇下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怜惜;一说他借赠歌妓来曲折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以隐晦方式诉说怀才不遇等复杂心境,遂写下这两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别诗。描绘了诗人与歌妓交往的情景,通过对歌妓才艺、容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歌妓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借赠诗抒发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歌妓命运的怜惜,也隐约透露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水精如意玉连环”,以“水精如意”“玉连环”等器物比喻歌妓的容色与歌声之美,既写其姿容如玉般温润,又暗喻歌声如连环般婉转不绝,形成多重意象叠加的审美效果。双关:“断肠声里唱阳关”,表面写歌妓吟唱《阳关三叠》的离别之曲,实则借“断肠”双关,既指曲调的悲怆,又暗喻诗人与歌妓因身份阻隔而无法相守的内心苦痛。借景抒情:“严城清夜断经过”,通过描写夜晚城门紧闭这一景象,借景抒情,将诗人无法与歌妓相见的相思之苦融入其中,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李商隐于《赠歌妓二首》中,在首章匠心独运地塑造了一位色艺双绝、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歌妓形象。其笔下,歌妓的歌声婉转圆润,仿若天籁,令人沉醉。开篇“水精如意玉连环”,诗人巧用三个比喻,以水精、如意、玉连环这三种精美之物,比中含兴,细腻勾勒出歌妓如美玉般绝世的容颜,其美丽之姿,呼之欲出。而“下蔡城危莫破颜”一句,暗用李夫人典故,却别出心裁地反其意而用之,劝告歌妓“莫破颜”,如此匠心独具,愈发凸显歌妓的矜持与神秘。诗至结尾,因歌妓那怆然的歌声,诗人率性地寄托了深沉的离别悲苦。那无法排遣的苦闷,恰似这余音绕梁的歌声,绵绵不绝,愁绪亦随之弥漫开来。次章则聚焦于分别之后,诗人相思而不得相见的痛苦心境。起笔先写白日里满心相思,却因种种阻碍无法前去相访的无奈与挫败;继而描绘清夜时分,因隔绝而断绝相见可能的悲伤,一个“断”字,力透纸背,道尽被人为分开的愤慨,以及那无可挽回的结局。于此,情绪层层递进,愁绪愈发浓烈。结句“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语含自嘲,相较于春日里身形的消瘦,春日的孤寂更让诗人难以承受。整首诗沉浸在无可排遣的悲愁与茫然无措之中,尽显李商隐诗歌情感的细腻与深沉,令人感慨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斋》

下一篇:唐·于濆《苦辛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