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
·
yōu
cāo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yǎo
yǎo
níng
máng
ěr
tīng
wén
shēng
zhāo
chū
jiàn
yuè
xīng
yǒu
zhī
zhī
wéi
wéi
shēng
chén
zuì
dāng
zhū
tiān
wáng
shèng
míng

译文

眼帘低垂,视线凝固而失明,耳畔死寂,听不到任何声响。白昼不见日出,长夜不见月亮与星辰,有知觉与无知觉交织,生死界限模糊难分。唉!臣子的罪过应当处死,君王的圣明无可置疑。

逐句剖析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眼帘低垂,视线凝固而失明,

# 窈窈:一作掩掩。

"耳肃肃兮听不闻声":耳畔死寂,听不到任何声响。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白昼不见日出,长夜不见月亮与星辰,

# 朝不:一有见字。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有知觉与无知觉交织,生死界限模糊难分。

"呜呼":唉!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臣子的罪过应当处死,君王的圣明无可置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琴曲歌辞·拘幽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模仿古琴曲歌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等意象,刻画文王身陷囹圄时感官闭塞、天地晦暗的生存困境,暗喻政治压迫对个体的摧残;诗中“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以自然秩序的崩坏象征社会正义的缺失,“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则流露对生死无常的迷茫与悲怆。全诗延续东汉蔡邕《琴操》借古乐府抒怀的传统体例,但突破单纯咏史框架,在“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矛盾自白中,既展现对君权的表面臣服,又隐含对昏聩统治的尖锐批判,体现韩愈以儒家中正思想重构历史叙事的创作意图,语言凝练苍凉,情感沉郁顿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属于韩愈创作的“琴操十首”系列,包含《越裳操》《岐山操》《拘幽操》等十首作品。这类琴曲歌辞在唐代属于乐府诗范畴,通常依据古琴曲调填词创作。韩愈的这组诗延续了东汉蔡邕《琴操》的体例,但结合自身对现实的思考,在传统形式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周文王被囚禁时的压抑处境,表面表达对君权的臣服,实则暗含对暴政的批判与儒家伦理的深层矛盾。

2. 写作手法

感官描写:“目掩掩兮其凝其盲”通过视觉感官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状态。“目掩掩”描写眼睛半闭半睁、视线模糊的样子,“其凝其盲”进一步强调眼神呆滞、失去视力的状态。诗人用叠词“掩掩”和重复的“其”字结构,生动刻画出一个视力衰弱、目光涣散的形象,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人物视觉功能的衰退。这种感官描写没有使用华丽辞藻,而是通过朴实准确的动作和状态描述,让读者产生直观的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目窈窈兮其凝其盲”,“窈窈”形容视线被遮蔽的昏暗感,“凝其盲”写双目虽睁却如失明,表现囚徒因长期幽闭而视觉衰弱的状态。次句“耳肃肃兮听不闻声”以“肃肃”描绘耳畔的空寂,只有空洞的静默;“听不闻声”则直接点明完全听不到外界声响。诗人通过这种极端的听觉描写,表现了囚徒被长期幽闭后感官的退化,既听不到人声,也听不到自然声响,进一步渲染与世隔绝的孤独感。第三句“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描写了囚徒在幽暗牢狱中的绝望感受。“朝不日出”写白天不见阳光,牢房漆黑如夜;“夜不见月与星”写夜晚同样黑暗,连月光星光都被隔绝。诗人用昼夜不分的环境,表现囚徒被彻底封闭在黑暗中的痛苦,既看不到时间流逝,也感受不到外界变化,仿佛被世界遗忘。这种极端的黑暗不仅是实际牢狱环境的写照,更象征着囚徒内心的压抑与无望。第四句“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写意识模糊,分不清自己是生是死,体现极度的精神折磨。末句“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以“呜呼”叹息起调,充满无奈与苍凉;“臣罪当诛”表面认罪,实则暗含讽刺,表达对不公命运的无奈与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戏作花卿歌》

下一篇:唐·刘长卿《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