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烟景迷":扬子江头烟雾弥漫,景色令人着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隋朝宫殿旁的树木轻拂着金色的堤岸。
"嵯峨犹有当时色":那高大的宫树还保留着当年的色泽,
"半蘸波中水鸟栖":一半浸入水中,水鸟栖息在上。
"迎得春光先到来":杨柳最先迎来春光,
"浅黄轻绿映楼台":浅黄与轻绿的颜色映照在楼台之上。
"只缘袅娜多情思":只因它姿态婀娜,情思万种,
"便被春风长请挼":便被春风长久地轻抚。
"巫峡巫山杨柳多":巫峡和巫山一带杨柳众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它们与朝云暮雨相互应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因想起阳台的诸多故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为你回唱一曲《竹枝歌》。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分段赏析
诗开篇“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描绘出一幅朦胧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扬子江头烟雾缭绕,隋代遗留的宫树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着金堤。烟景的“迷”,既写自然景象的朦胧,也暗示历史的模糊与沧桑。隋家宫树作为历史见证者,引发诗人对朝代兴衰的感慨。“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诗人笔锋一转,描绘杨柳在春天的生机。杨柳以其浅黄轻绿的色彩,率先迎接春光,映照在楼台之上,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美好,给人以清新之感。“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将杨柳拟人化,因其姿态婀娜、情思万种,故而被春风长久地轻抚。生动地刻画了杨柳与春风的亲昵关系,同时也体现出杨柳的柔美与多情。“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诗人由巫峡众多的杨柳,联想到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以杨柳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融合,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表达出一种对美好情感与神秘故事的向往。
上一篇:唐·张祜《孟才人叹》
下一篇:唐·罗隐《题磻溪垂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