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入胸臆":人如果将天地都纳入心胸,
"吁嗟生风雷":叹息一声也会像狂风惊雷一样。
# 吁嗟:感叹,叹息。
"文章得其微":一个人的文章能写出极其精妙微小的变化,
# 微:指细微、奇妙之处。,文章:指诗歌创作。
"物象由我裁":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景象可以任由他去裁决。
# 裁:裁剪,取舍。,物象:万物之象。
"宋玉逞大句":宋玉文章呈现的是气势宏大的楚辞之句,
# 大句:指楚辞。,宋玉:战国楚人,著名楚辞作家。
"李白飞狂才":李白诗句满篇飞舞呈现的是不羁之才。
# 狂才:不羁之才。
"苟非圣贤心":如果没有一颗广阔的圣贤的心灵,
# 苟非:如果没有。
"孰与造化该":怎么能够和天地万物的造化合拍。
# 孰与:和……谁……。
"勉矣郑夫子":郑夫子,请好好用勤勉激励一下自己,
"骊珠今始胎":因为贤才还刚刚成胎,离出生还远着那。
# 胎:胚胎,孕育。,骊珠:喻贤才,亦喻精美的文章佳作。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关于文学创作探讨与友人勉励的诗。诗中通过提及宋玉和李白的文学风格,阐述创作成就源于圣贤心灵与对万物的体察,表达了对郑夫子的勉励,强调珍贵成果需经时间磨砺,全面展现了孟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比喻:尾句“骊珠今始胎”以“骊珠”来比喻美好的人才。“骊珠”原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这里比作美好的人才和作品,以此来宽慰友人,务必勤勉创作,贤才刚成胎,离真正出生还远着呢。
3. 分段赏析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两句是诗人自我创作状态的生动写照。一个“入”字,仿佛将天地万物纳入胸怀,展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与宏大的气魄,似乎世间万象皆可为其创作素材。“吁嗟生风雷”,诗人内心的感慨如同风雷般激荡,表明其情感之强烈。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创作时,内心因对天地万物的感悟而汹涌澎湃,为后续阐述创作观点奠定了情感基调。“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两句阐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关键见解。“文章得其微”强调文学创作要捕捉到事物的微妙之处,这并非简单的观察就能达成,需要创作者深入体悟。“物象由我裁”则突出了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面对世间物象,诗人并非被动接受,而是能够依据自己的感悟和构思进行剪裁、加工,从而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展现出诗人对创作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追求。“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两句通过列举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宋玉和李白。“逞大句”形象地描述了宋玉在文学创作中擅长运用宏大、夸张的语句来展现其文学才华,凸显出一种豪迈大气的文风。“飞狂才”则生动地刻画了李白创作时才情肆意挥洒、狂放不羁的状态,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诗人借此二人,表明文学风格具有多样性,且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成就,为后文表达对文学创作风格多元性的思考做铺垫。“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两句深入探讨了文学创作与创作者心境及对自然体察的关系。“苟非”以假设语气开篇,强调若没有如圣贤般广阔、深邃的心灵,便难以与自然造化相契合。“该”有完备、契合之意,表明只有拥有圣贤之心,才能全面、深刻地洞察自然万物,进而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自然的神韵与规律,体现出诗人对文学创作中创作者内在素养重要性的深刻认知。“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两句是对郑夫子的诚挚勉励。“勉矣”直接表达出鼓励之意,亲切且充满期待。“骊珠今始胎”运用比喻手法,将郑夫子未来可能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比作开始孕育的骊珠。骊珠在传说中珍贵无比,其孕育过程漫长且艰难,诗人以此暗示郑夫子,只要坚持努力,就像骊珠历经磨砺终将诞生一样,他也能创作出真正珍贵的文学作品,饱含着对郑夫子的信心与期许。
4. 作品点评
在《赠郑夫子鲂》中,孟郊用简洁的语句,传递了自身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认知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他深入思考个性化创作,认可文学风格的多元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里借骊珠作隐喻,鼓励大家持续追求卓越,唯有历经磨砺,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体现出孟郊对文学创作的深度剖析。
# 《赠郑鲂》:“天地入胸臆,吁差生风雷。……”《自述》则有“此外有余暇,锄荒出幽兰。”此公胸中眼底,大是不可方物,乌得举其饥寒失声之语而言之?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
# 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外并不“寒”也。如“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论诗至此,胚胎造化矣,寒乎哉?东坡云:“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不足令东野心服。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抑郁甚矣。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上一篇:唐·杜牧《洛阳长句二首》
下一篇:唐·陈子昂《感遇·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