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
yuán
zhōng
tóng
xiàn
zuò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yǒu
yǒu
měi
bái
tóu
luàn
chuí
guò
ěr
suì
shí
xiàng
suí
gōng
tiān
hán
shān
zhōng
yuán
shū
guī
shǒu
jiǎo
dòng
cūn
ròu
āi
bēi
fēng
wèi
cóng
tiān
lái
èr
cháng
chán
cháng
chán
bái
bǐng
shēng
tuō
wéi
mìng
huáng
jīng
miáo
shān
xuě
shèng
duǎn
shù
wǎn
yǎn
jìng
shí
kōng
guī
lái
nán
shēn
yín
jìng
èr
shǐ
fàng
lín
wèi
chóu
chàng
sān
yǒu
yǒu
zài
yuǎn
fāng
sān
rén
shòu
rén
qiáng
shēng
bié
zhǎn
zhuǎn
xiāng
jiàn
chén
àn
tiān
dào
cháng
dōng
fēi
jiā
é
hòu
qiū
cāng
ān
sòng
zhì
páng
sān
sān
guī
chù
shōu
xiōng
yǒu
mèi
yǒu
mèi
zài
zhōng
liáng
rén
zǎo
zhū
chī
cháng
huái
làng
gāo
jiāo
lóng
shí
nián
jiàn
lái
shí
piān
zhōu
wǎng
jiàn
mǎn
yǎn
yǎo
yǎo
nán
guó
duō
jīng
zòu
lín
yuán
wèi
qīng
zhòu
shān
duō
fēng
shuǐ
hán
shù
shī
湿
huáng
hāo
chéng
yún
kāi
bái
tiào
liáng
huáng
shēng
wèi
zài
qióng
zhōng
zuò
wàn
gǎn
zhèng
cháng
hún
zhāo
lái
guī
xiāng
liù
nán
yǒu
lóng
zài
shān
qiū
lóng
zōng
zhī
xiāng
jiū
huáng
luò
lóng
zhèng
zhé
shé
dōng
lái
shuǐ
shàng
yóu
xíng
guài
ān
gǎn
chū
jiàn
zhǎn
qiě
xiū
liù
chí
wèi
huí
chūn
姿
nán
ér
shēng
chéng
míng
shēn
lǎo
sān
nián
zǒu
huāng
shān
dào
cháng
ān
qīng
xiàng
duō
shào
nián
guì
yīng
zhì
shēn
zǎo
shān
zhōng
shēng
jiù
xiāng
shí
dàn
huà
宿
shāng
huái
怀
bào
qiāo
zhōng
yǎng
shì
huáng
tiān
bái

译文

有个游子字子美,bái tóu luàn fà chuí guò ěr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天气寒冷太阳西下,只能在山谷里徘徊流浪。中原战乱没有家书寄来,想回去也回不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这时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屋里男女饿得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十年没见面了,不知何时才能再来相见。想乘舟探亲,却见烽火蔽日,南国大地处处战旗飘摇。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早点去争取才好。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逐句剖析

"有客有客字子美":有个游子字子美,

# 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有客:《诗经·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

"白头乱发垂过耳":bái tóu luàn fà chuí guò ěr

# 过:一作两。,乱:一作短。

"岁拾橡栗随狙公":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

# 狙公:养狙之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芧,音序,亦即橡子。随狙公,可能是事实,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见这里是有猴子的。王维诗“行随拾栗猿”。狙:猕猴。,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尝用来做成豆腐。橡:是一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名称也不一,南京叫栎树,浙江和东北都叫橡树,四川叫青杠树,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岁拾:“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旧诗因受字数限制,往往使用从上文或从下文而省的手法,必须合看,不能孤立作解。如杜甫《昔游》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观下文“寒芜”、“寒霜”诸句,知所谓“晚”,实指岁晚,亦因为字数所限而略去岁字。施鸿保《读杜诗说》疑“岁拾”当作“饥拾”亦非。

"天寒日暮山谷里":天气寒冷太阳西下,只能在山谷里徘徊流浪。

"中原无书归不得":中原战乱没有家书寄来,想回去也回不去,

# 书:一作主。

"手脚冻皴皮肉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

# 皴: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

# 已:一作独。

"悲风为我从天来":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 悲风为我从天来: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这是作者主观的感情作用。天:一作东。

"长镵长镵白木柄":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

# 镵:锄类。

"我生托子以为命":我就靠你活命。

# 子:是称呼长镵。李因笃说:“说长镵宛如良友。”杨伦说:“叫得亲切。”其实,这种感情乃是从惨痛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没有锄头,便掘不到黄独,性命交关,所以说“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

# 黄精: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精:一作独。

"短衣数挽不掩胫":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

# 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这时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

# 空:一作同。,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男呻女吟四壁静":屋里男女饿得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

# 男呻女吟四壁静:是说空室之中,除单调的呻吟声外,别无所有,别无所闻。愈呻吟,就愈觉得静悄悄的。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

"邻里为我色惆怅":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

# 邻:一作闾。

"有弟有弟在远方":有三个弟弟在远方,

# 有弟有弟在远方:“有弟”二句: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占跟着杜甫。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在远:一作各一。

"三人各瘦何人强":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

# 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生别展转不相见":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

# 展转:到处流转。

"胡尘暗天道路长":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

# 胡尘暗天道路长:申明不相见之故。

"东飞鴐鹅后鹙鸧":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

# 鹙鸧: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鴐鹅:似雁而大。

"安得送我置汝旁":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

"汝归何处收兄骨":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 汝归何处收兄骨:又翻进一层,莫说各自漂流,你纵得归故乡,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儿去收我的骨头呢?收:一作取。

"有妹有妹在钟离":我有个妹妹在钟离,

# 钟离:今安徽凤阳县。

"良人早殁诸孤痴":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

# 痴:幼稚。,良人:丈夫。

"长淮浪高蛟龙怒":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

# 长淮浪高蛟龙怒: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十年不见来何时":兄妹十年没见面了,不知何时才能再来相见。

# 时:一作迟。

"扁舟欲往箭满眼":想乘舟探亲,却见烽火蔽日,

"杳杳南国多旌旗":南国大地处处战旗飘摇。

# 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云雾晦冥。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

"林猿为我啼清昼":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 林猿为我啼清昼: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林猿:一作竹林猿。

"四山多风溪水急":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

"寒雨飒飒枯树湿":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

# 枯树:一作树枝。,雨:一作风。

"黄蒿古城云不开":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

# 黄蒿古城云不开:蔡梦弼说:“同谷,汉属武都郡,唐天宝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黄蒿,故云古城。”云不开,云雾晦冥。

"白狐跳梁黄狐立":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

# 跳梁:犹跳跃。人少,故狐狸活跃。,白:一作玄。

"我生何为在穷谷":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

# 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

"中夜起坐万感集":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

# 中夜:半夜。阮籍《咏怀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在旧社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是没有出路的。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

"魂招不来归故乡":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 魂招不来归故乡: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南有龙兮在山湫":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

# 南有龙兮在山湫:同谷万丈潭有龙,杜甫有万丈潭诗。湫:龙潭。楂桠貌。

"古木巃嵸枝相樛":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

# 樛:枝曲下垂貌。,巃嵸:楂桠貌。

"木叶黄落龙正蛰":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

# 蛰:伏藏。

"蝮蛇东来水上游":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

# 蝮蛇:一种毒蛇。

"我行怪此安敢出":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

# 我行怪此安敢出: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安:一作寒。

"拔剑欲斩且复休":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

# 拔剑欲斩且复休:为什么欲斩且复休?前人有两说:一谓“权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谓“不足污吾刃”。按杜甫自言“疾恶如仇”,这里面确有文章。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

# 歌思:一作怨迟。

"溪壑为我回春姿":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

# 溪壑为我回春姿: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第六首诗中的龙和蛇,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么人,也很难说。浦起龙注谓龙指皇帝:蝮蛇指安禄山、史思明。但如果真指安史,为什么又欲斩复休呢?沈德潜说:“言外有君子潜伏,小人横行之意。”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

#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杜甫这年才四十八岁,过多的苦难,已使他变得衰老了。

"三年饥走荒山道":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

# 三年:从至德二载至乾元二年为三年。三:一作十。

"长安卿相多少年":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

# 长安卿相多少年:“长安”二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富贵应须致身早":富贵应该早点去争取才好。

"山中儒生旧相识":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

"但话宿昔伤怀抱":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

# 宿昔:曩昔,即昔日。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

"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 仰视皇天白日速: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彼时他弃官漂泊,饥寒交迫,诗中以“有客有客字子美”开篇,自述拾橡栗充饥、家人离散的惨状,如“男呻女吟四壁静”直写饥寒交迫的绝境。诗中既有“三年饥走荒山道”的颠沛之痛,也有“林猿为我啼清昼”的悲怆独白,更以“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的呐喊,将个人苦难与时代动荡交织。全组诗融合屈原的沉郁抒情与鲍照的悲慨之气,语言质朴却极具冲击力。七首诗层层递进,从求生之苦到家国之痛,最终以“仰视皇天白日速”的苍凉收尾,是对乱世的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一月,当时杜甫四十八岁。那年七月,他辞去华州的官职,一路漂泊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到了十月,又辗转来到同谷(今甘肃成县),在这儿生活了大约一个月。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全家老小都被饥饿折磨,卧病在床,实在没东西吃,只能挖些土芋勉强充饥。在这样饥寒交迫的困境里,杜甫用七言古诗的形式,写下了这七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古诗,也是一组纪实抒情诗。借自述拾橡栗充饥、家人离散等惨状,写出了个人在乱世中的颠沛之苦与家国之痛,控诉了时代的动荡。

2. 分段赏析

其一:“有客有客字子美”,开篇以复沓句式直呼己名,如自报家门,似向世人诉说漂泊之困,语气苍凉如泣。“白头乱发垂过耳”,极写形容枯槁,白发凌乱垂至耳畔,岁月与愁绪催老之态毕现。“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叙写拾橡实充饥的窘境,“随狙公”暗比猕猴觅食,见生存之卑微;“天寒日暮”渲染山谷荒寒,漂泊无依之感浸满纸端。“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直陈战乱阻隔音讯,归乡无望,手脚冻裂至皮肉坏死,道尽饥寒交迫之惨。“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以“呜呼”叹惋收束,言歌声哀戚,竟引悲风从天而降,将个人悲苦与天地愁绪交融,愁情更添苍茫。其二:“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以“长镵”(掘土农具)起兴,反复咏叹此柄为活命根本,生计依赖农具之苦,尽在“托子为命”四字。“黄独无苗山雪盛”,言欲挖黄独(野生块茎)充饥,却因大雪覆盖,苗芽不生,衣食无着之困跃然纸上。“短衣数挽不掩胫”,衣不蔽体,挽起短衣仍遮不住小腿,贫寒之状可触。“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持镵空归,家中妻儿呻吟,四壁空空,唯余死寂,贫寒之家的绝望呼之欲出。“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歌声渐放悲怆,连邻里亦为之怅然,以侧写强化苦况之真切。其三:“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叠句唤弟,言兄弟三人散落远方,皆形销骨立,谁又能称强健?手足分离之痛,从“各瘦”二字渗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点明“生别”之恨,战乱(胡尘)遮蔽天日,道路漫长,相见无期,字字含血。“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见水鸟群飞,忽发奇想:若能借禽鸟之力,送己至兄弟身侧该多好?痴语中见深念。“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悲歌三叹,忽忧自身客死异乡,兄弟归时何处收骨?生离之愁竟预演死别之痛,怆然欲绝。其四:“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再以叠句唤妹,言其远在钟离,丈夫早逝,留下痴幼孤子,孀居之艰,孤儿之困,一笔道尽。“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长淮风浪汹涌,似蛟龙怒吼,喻路途凶险,十年未见,妹何时能来?“浪高”“蛟龙”既写实景,亦喻世乱。“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欲驾舟往寻,却见南国遍地旌旗、兵戈如箭,战乱阻隔,归程茫茫。“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歌声四响,竟令林猿白昼哀啼,以猿啼衬人愁,悲情穿透时空。其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起笔铺陈环境:四山风紧,溪水湍急,寒雨湿树,一片萧瑟,烘托孤居穷谷的凄冷。“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古城荒芜,黄蒿遍地,阴云笼罩,狐兽横行,满目荒败,暗喻世乱下的苍凉景象。“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直叩心扉:为何落得身居穷谷?中夜难眠,万感交集,身世之叹、家国之痛,皆在“万感集”中凝聚。“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歌声悠长,欲招魂魄归乡,却魂不可招,归乡无望之悲,如泣如诉。其六:“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巄嵷枝相樛”,写南山湫水有龙潜藏,古木高耸,枝丫缠绕,景象幽深。“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木叶落时龙正蛰伏,蝮蛇却乘势在水上游窜,以“龙蛰”喻贤能隐退,“蝮蛇”喻奸佞横行,暗讽朝政昏暗。“我行怪此安敢出,拨剑欲斩且复休”,见此怪象,欲拔剑斩蛇,却又罢手——非不敢斩,实因世乱无奈,空有壮志而不得伸,愤懑与无奈交织。“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歌声迟缓,含愤难抒,唯愿溪壑能回春姿,盼世道清明,语尽而意未平。其七:“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直抒胸臆:男儿当建功成名,却身已衰老而功名未就,更三年饥寒,奔走荒山,一生抱负付诸东流。“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反观长安卿相多为少年,叹富贵需趁早营求,此语似自嘲,实含愤激,痛世事不公,贤士落魄。“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与山中旧识儒生相遇,只道往昔抱负,今皆成伤,知己相顾,唯有悲怀。“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歌声悄然终了,仰望苍天,见白日飞逝,时光不再,一生蹉跎之憾,随落日余晖沉入苍茫,余韵凄怆。

3. 作品点评

《同谷七歌》学古而不泥古,在形式上借鉴张衡《四愁诗》、蔡琰《胡笳十八拍》的定格联章体,又从鲍照《拟行路难》中汲取情感表达的养分,却不拘泥于前人的外在形式,真正做到了“神明变化”。组诗末篇里,诗人将自身飘零的身世之感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长短句的交错运用,让悲伤与愤懑如决堤之水,自然又强烈地叩击着读者的心,难怪文天祥都深受触动,模仿此体创作六首,足见其感染力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同谷七歌》稍近《骚》意,第出语粗放,其粗放处正是自得也。

明陆时雍《唐诗镜》

# 《七歌》以拟《四愁》,其音节则《胡笳十八拍》,而奇健胜之。《七歌》以第一篇作领,下六篇乃分言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七歌,原本平子(张衡)《四愁》、明远(鲍照)《行路难》诸篇,然能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斯为大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若《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真所谓主文而谲谏,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者也。“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诫哉是言!“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故子美有“长安卿相多少年”之羡,且曰:“我生胡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盖自伤也。读者遗其言而求其所以言,三复玩味,则子美之情见矣。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李荐《师友记闻》:太白《远别离》、《蜀道难》,与子美《寓居同谷七歌》,《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也。孙季明《示儿篇》云:欧阳公伤五季之乱,作《五代史》序论,故尽以“呜呼”冠其首;杜子美伤唐室之乱、作诗史于歌行,间以“呜呼”结其末,《同谷歌》、《冬狩行》、《折槛行》、《白马诗》等篇是也。前此,诗人所稀有者,公独用之。其伤今思古之意欤?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杜《七歌》并仿张衡《四愁》,然《七歌》奇崛雄深,《四愁》和平婉丽。汉、唐短歌,名为绝唱,所谓异曲同工。

明胡应麟《诗薮》

# 《七歌》创作,原不仿《离骚》,而哀实过之。读《骚》未必堕泪,而读此不能终篇,则节短而声促也。七首脉理相通,音节俱协,要摘选不得。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其一)天寒日暮山谷里倒一句用韵,俾入管弦,亦近俗节。(其三)“东飞”句,乐府雅语。(其四)“杳杳”句住得好,于急故缓。(其五)迎头用兴,只一直写来,第六句却淡淡住。《七歌》不绍古响,然唐人亦无及此者。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蔡琰《胡笳十八拍》结语曰:“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怒兮无人知”……《七歌》结语,皆本《笳曲》。朱子曰:杜陵此歌七章,豪宕奇崛。至其卒章,叹老嗟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申涵光曰:《同谷七歌》,顿挫淋漓,有一唱三叹之致,从《胡笳十八拍》及《四愁诗》得来,是集中得意之作。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惟杜子美好用侧字,如“有客有客字子美”,七字皆侧;“中夜起坐万感集”,六字侧者尤多。……此等难学,亦不可不知也。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 吴山民曰:自述形容衰飒,读之黯然。实境语可伤,末若有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杂入“长镵”一章,章法甚奇。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章从自叙说起。……首二领意,中四叙事,末二感慨悲歌。七首同格。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一歌,诸歌之总萃也。首句,点清“客”字。“白头”、“肉死”,所谓通局宗旨,留在末章应之。……结独逗一“哀”字、“悲”字,则以后诸歌,不复言悲哀,而声声悲哀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刘云:一歌唤子美,二歌唤长镵,岂不奇崛(首句下)。刘云:非必人人为我惆怅而有其色(“邻里为我”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长镵”一章,尤出意想之外。

清黄周星《唐诗快》

# 上章自叹冻馁,此并痛及妻孥也。……前后章,以“有客”对弟妹,叙骨肉之情也。中间独将长镵配言,盖托此为命,不啻一家至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二歌,悲家计也,呻“拾橡栗”。一家倚仗,只靠“长镵”。仍复“空归”,“呻”“吟”曷已!呻吟则盈耳嘈嘈矣,却下一“静”字,愈妙。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杨慎曰:生别惨语。吴山民曰:多少愁叹,逸动骨肉情。结句望得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鴐鹅雁属,以比兄弟;而恶鸟在后,安得送我在汝旁乎?……收骨而莫知何处,其痛极矣,此根“展转”来。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章叹兄弟各天也。……始念生离,终恐死别,故有“收骨”之语。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三歌,悲诸弟也,申“中原无书”之一。……鸟群逐而己孤飞,所以兴也。旧注好鸟、恶鸟之别,殊属多事。结语又翻进一层……语更凄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亦乐府句(“前飞鴐鹅”句下)。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顾璘曰:风波丧乱之苦,数语殆尽。吴山民曰:开口凄绝。“长淮”句,险路;“箭满”二句,危时。末句关情。周珽曰:上章忆弟,此章思妹,骨肉情深,悲恸发于腑膈。悲笳耶?哀猿耶?哀猿耶?怨鸟耶?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章叹兄妹异地也。……猿啼清昼,不特天人感动,即物情亦若分忧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四歌,悲寡妹也,申“中原无书”之二。“满眼”上着一“箭”字,隽绝。结语下一“啼”字,便映切儿女子态。自是忆妹,不得移之忆弟矣。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李子德云:呜咽悱侧,如闻哀弦。淡至矣,而文采烂然;雄至矣,而声色俱化。

清杨伦《杜诗镜铨》

# 刘云:是旦景(“四山多风”二句下)。刘云:何其魂招不来耶?归故乡也(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吴山民曰:起二句,景惨;次二句,难与居;又二句,心绪撩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忽然转调,如天阴云惨,风霰骤至,令魂惊胆碎,亦音节恰当如此。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章咏同谷冬景也。此歌忽然变调,写得山昏水恶,雨骤风狂,荒城昼冥,野狐群啸,顿觉空谷孤危,而万感交迫,招魂不来,魂惊欲散也。……招魂句,有两说。《杜臆》谓:魂离形体,不能招来,使之同归故乡。此顺解也。胡夏客谓:身在他乡而魂归故乡,反若招之不来者。此倒句也。依后说,翻古出新,语尤奇警。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乱世景象(“黄蒿古城”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五歌,悲流寓也,申“天寒山谷”。……上四,确是谷里孤城,惨凄怕人。结语,恰好切合流寓。古曰招魂,今曰“魂招不来”,翻用更深。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刘云:独此歌“回春姿”者,愿车驾反正之辞也。心所同然,千载如对(末句下)。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周甸曰:独此歌比体。吴山民曰:“怪”字有惊愤意,“且”字有说,“迟”字有情(“我行怪此”三句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以前说苦已尽,此说开去;前说得急,此稍缓:体势自当如此。……末句刘谓愿“车驾反正”,于文理不协。盖哀痛之极,溪壑无情,犹将怜之而特回春姿。此属缓调,而愈见其悲。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龙之蛰也,时至则伸,自比也(首三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章咏同谷龙湫也。……溪壑回春,盖望阳长阴消,回造化于指日,其所慨于身世者,大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六歌,悲值乱也,申“归不得”。……各首结句多说悲,此独言“溪壑回春”,为厌乱故,指望太平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子美诗设词措意,与他人不可同年而语……《七歌》云:“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皆人心中事而口不能言者,而子美能言之,然词高雅,不若元、白之浅近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 刘云:声气俱尽。

明高棅《唐诗品汇》

# 唐杜子美之《寓居同谷七歌》,(朱)注谓其“《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下”。予读之,信然。然而朱子不取之以续《骚》者,其病在“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之言,有几于不知命者欤?

明张纶《林泉随笔》

# 董益曰:……一歌结句“悲风为我从天来”,七歌云:“仰视皇天白日速”,其声慨然,其气浩然,殆又非宋玉、太白辈所及。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收拾已前不尽之意,而提出“旧相识”,见新知之不如也。“仰视皇天白日速”,是七章总结,刘云“声气俱尽”,是也。赵云:“末句又变新意,以终七歌之义。自一歌至七歌,歌声既穷而日晚暮矣。”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此章仍以自叹作结,盖穷老流离之感深矣。……首尾两章,俱结到天,盖穷则呼天之意耳。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七歌,仍收到穷老作客之感,与首章“白头乱发”、“冻皴肉死”相呼应。是为收结之体。结语有汲汲顾影之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慷慨悲歌,淋漓鸣咽,自子美创出,便似开辟以来,原有此调。

明李沂《唐诗援》

# 杜子美《七歌》,本于《十八拍》。文天祥《六歌》,与杜异世同悲。

明谢榛《四溟诗话》

# 周敬曰:少陵《同谷七歌》,篇篇珠玉,语似乐府歌谣,而神情气骨备至,举唐名家莫及。郭浚曰:子美《七歌》哀响琤琤已极《风》《骚》之致。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七歌》体创自少陵,后乃转相摹仿,然无如此之悲切。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慷慨悲歌,足以裂山石而立海水,殆所谓自铸《离骚》者。史迁云:“人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甫之遇为何如哉?流离困顿,转徙山谷,仰天一呼,万感交集,而笔之奇、气之豪,又足以发其所感,淋漓顿挫,自成音节,自古及今,不可有二。宋祁云:“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此之谓矣。歌中思及弟妹,字字至情,“南有龙”一感,感时悯乱,实有寓意。若谓为明皇而作,则不免牵合耳。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亦是乐府遗音,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而变化出之,遂成杜氏创体,文文山尝拟之。各章结句亦贴定,语不浪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朱子谓此歌七章,豪宕奇崛,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变化而出之,遂成创体。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首章“有客有客”,次章“长镵长镵”,三章“有弟有弟”,四章“有妹有妹”:皆平列;五章“四山多风”,忽变调;六章“南有龙兮”,又变调;七章忽作长调起,以肮脏之词收足。有此五、六章之变,前四章皆灵;有七章长歌作收,前六章皆得归宿:章法可学。然二章“长镵长镵”,与“弟”、“妹”不类,又不变之变。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吴曰:此诗佳处全在神韵之哀壮激烈,足以震撼天地,跨跞古今。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第一章“有客有客”,而次章以“长镵长镵”继之,分明一宾一主相对;而“托子为命”,若将依为地主然者,见其无地主可依,而作客之穷也。

清王嗣奭《杜臆》

# 周敬曰:呼镵为“子”,与太白呼月为“君”俱新。吴山民曰:当是实事,故写得真切,“男呻女吟四壁静”,极难为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感遇·之八》

下一篇:唐·杜牧《洛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