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héng
shā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dōng
nán
gài
bēi
wéi
yuè
zhù
shí
qián
dāng
zhù
róng
shàng
zhū
niǎo
qīng
míng
jié
jīng
páng
xuān
mài
hái
wén
cùn
yīn
néng
zhì
tiān

译文

在东南方向,其他群山如同倚靠着天盖般低矮,凭借南岳作为撑天柱石。它前面正对着祝融神居住的地方,高耸入云,仿佛能触碰到朱雀的翅膀。这座山汇聚了天地间的精华之气,气势磅礴,显示着大地的脉络。听说只要这山上有一点点云彩聚集,就能带来满天的大雨,滋润万物。

逐句剖析

"东南倚盖卑":在东南方向,其他群山如同倚靠着天盖般低矮,

# 东南倚盖卑:一作“东南地益卑”。意思是说我国东南部地势比较低。

"维岳资柱石":凭借南岳作为撑天柱石。

# 维岳资柱石:意思是凭借南岳作为撑天柱石。资,取资,凭借。柱石,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

"前当祝融居":它前面正对着祝融神居住的地方,

# 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

"上拂朱鸟翮":高耸入云,仿佛能触碰到朱雀的翅膀。

# 朱鸟翮:朱鸟的翼翅。朱鸟,即“朱雀”。古人将天上的南方七大星宿想象为一只巨大的鸟,因南方属火,故名朱鸟。朱鸟图形现被确立为南岳的山徽。翮:鸟的翅膀。

"青冥结精气":这座山汇聚了天地间的精华之气,

#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这里指山岭。

"磅礴宣地脉":气势磅礴,显示着大地的脉络。

# 地脉:地的脉络;地势。,磅礴:广大的峰峦。

"还闻肤寸阴":听说只要这山上有一点点云彩聚集,

# 肤寸: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此处言微小。

"能致弥天泽":就能带来满天的大雨,滋润万物。

# 弥天:满天,极言其大。弥,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衡山》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衡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展现出衡山汇聚天地精华、滋润万物的特质。其艺术特色在于语言简洁有力,意境雄浑壮阔。首二句以地势对比突出衡山雄伟如柱石;接着借神话渲染其神圣崇高;随后描绘它凝聚精气、疏导地脉的自然特质;尾句强调其以小致大的神异影响力。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构建出衡山兼具现实根基与神话色彩的崇高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再贬往连州(今广东连县)途中创作。刘禹锡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此次在被贬途中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开篇从宏观角度点明衡山在东南区域地势中的关键位置。“东南倚盖卑”形象地写出了衡山所处方位及周边地势特点,“维岳资柱石”强调衡山如同支撑天地的柱石般重要,这种开篇方式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壮阔的基调,让读者初步领略到衡山的不凡气势。“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此句巧妙引入神话传说元素。“前当祝融居”表明衡山正对着神话中祝融神居住之地,“上拂朱鸟翮”则说衡山高耸入云,仿佛能触碰到代表南方星宿的朱鸟的翅膀。通过这种与神话的关联,不仅增添了衡山的神秘色彩,更从侧面突出了衡山雄伟高耸的特点。“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着重对衡山自身的特质进行描绘。“青冥结精气”描绘出衡山仿佛汇聚了天地间的青色幽冥之气,凝聚着精华;“磅礴宣地脉”展现出衡山气势磅礴,好像在向外宣示着大地的脉络走向。此句生动地展现了衡山内在雄浑的力量和非凡的气质。“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从衡山的微小之处着笔,却展现出宏大的效果。“还闻肤寸阴”提及衡山之上微小的云彩聚集,“能致弥天泽”则表示这些微小云彩能带来漫天的大雨,滋润世间万物。以小见大,进一步凸显出衡山的神奇作用,给人以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星名诗》

下一篇:唐·张籍《题故僧影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