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huái
怀
rén

朝代:唐作者:鱼玄机浏览量:3
hèn
zhū
xián
shàng
hán
qíng
rèn
zǎo
zhī
yún
huì
wèi
huì
lán
xīn
zhuó
zhuó
táo
jiān
fáng
guó
shì
xún
cāng
cāng
sōng
guì
réng
xiàn
shì
rén
qīn
yuè
tái
jiē
jìng
shēng
zhú
yuàn
shēn
mén
qián
hóng
sǎo
dài
zhī
yīn

译文

把离情别恨寄托在朱红熟丝制作的琴弦上,无奈琴声也无法言尽我心中的愁绪。如果早知道这是如相合又要相散的云雨一样的缘分,兰心蕙质的女子不会在心中起这般涟漪。花时正盛的桃花和李花,正等待着国士来寻觅欣赏。苍劲出尘如松树桂树者,虽然孤独,我仍羡慕它们能得到世人的尊敬。月色下的庭院里,布着青苔的石阶是那样干净,一阵歌声传来,这植着竹子的院落显得格外深幽落寞。即使门前地上落满红叶也不舍得扫去,是因为在期待知音有一日会来登门拜访。

逐句剖析

"恨寄朱弦上":把离情别恨寄托在朱红熟丝制作的琴弦上,

# 朱弦:练朱弦,用练丝(熟丝)制作的琴弦,亦泛指弦乐器。

"含情意不任":无奈琴声也无法言尽我心中的愁绪。

# 任:任意,尽力。

"早知云雨会":如果早知道这是如相合又要相散的云雨一样的缘分,

"未起蕙兰心":兰心蕙质的女子不会在心中起这般涟漪。

# 蕙兰:心地善良,品质高尚的女子。

"灼灼桃兼李":花时正盛的桃花和李花,

# 灼灼:鲜明的,盛烈的。指花茂盛鲜明的样子。

"无妨国士寻":正等待着国士来寻觅欣赏。

# 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

"苍苍松与桂":苍劲出尘如松树桂树者,

"仍羡世人钦":虽然孤独,我仍羡慕它们能得到世人的尊敬。

# 钦:钦慕,敬慕。

"月色苔阶净":月色下的庭院里,布着青苔的石阶是那样干净,

"歌声竹院深":一阵歌声传来,这植着竹子的院落显得格外深幽落寞。

"门前红叶地":即使门前地上落满红叶也不舍得扫去,

"不扫待知音":是因为在期待知音有一日会来登门拜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怀寄人》是唐代诗人鱼玄机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开篇将怨恨与深情寄托于朱弦,尽显内心纠结;接着反思爱情,后悔当初萌生爱意;随后以桃李自比青春美貌,渴望被赏识,又羡慕松桂受世人钦佩,感慨自身境遇;继而描绘月色下干净的苔阶、竹院深处传来的歌声,营造清幽孤寂氛围;结尾以不扫红叶等待知音,直白地表达出对知音的期盼。全诗细腻展现了诗人在感情中的失意、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感怀寄人》是鱼玄机所作。859年(大中十三年)秋,年仅十五岁、一直仰慕温庭筠的少女鱼幼微,在温庭筠的撮合下,已嫁与当时的状元李亿作妾满一年。然而,她不为李亿的正妻所容,在这段婚姻中饱受痛苦与委屈,内心满是孤寂与哀愁。于是,鱼玄机作《感怀寄人》寄给温庭筠,倾诉自己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与内心的愁苦,温庭筠则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把离情别恨寄托在琴弦上,以“灼灼”自比,回忆青春岁月美貌吸引名士;以“苍苍”喻人,感慨时光流逝、红颜难驻。借月色下干净的苔阶、竹院深处的歌声等景象,营造出静谧清幽又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感情上的失意与哀怨,以及对知音的期盼和对青春易逝的伤感。

2. 分段赏析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两句是直抒胸臆的起笔。一个“寄”字,将心中难以排遣的怨恨之情赋予琴弦,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外物的无奈。“含情”写出诗人饱含深情,“意不任”则直白地表达出这种情感沉重得让人难以承受,奠定了全诗哀怨的基调。“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两句以假设语气展开。“早知”“未起”形成因果关系,“云雨会”隐喻与意中人的相遇结合,“蕙兰心”象征美好真挚的情感。诗人后悔自己当初动了情,表现出对这段感情的失望与懊悔,暗含着在感情受挫后的自我反思。“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两句以花喻人。“灼灼”出自《诗经》,描绘桃花、李花鲜艳盛放的样子,诗人借此自比,表明自己如花般美好,即便身为女道士,也不妨碍有才德之士来寻觅。既流露出对自身魅力的自信,也暗含渴望知音赏识的期待。“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两句又以松柏、桂花作比。“苍苍”描绘出松柏、桂花挺拔苍翠的姿态,它们象征着品德高洁的人,诗人羡慕它们能被世人钦佩敬仰,实则是借物抒怀,感慨自己虽有高洁品格,却无人欣赏,表达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怅惘。“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两句是写景之笔。描绘了月光洒在青苔覆盖的台阶上,使台阶显得格外洁净,竹院深处传来阵阵歌声。“月色”“苔阶”“竹院”等意象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以乐景衬哀情,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门前红叶地,不埽待知音”两句以景结情。门前铺满红叶,诗人却不打扫,而是等待知音到来。“红叶”既渲染出深秋的萧瑟氛围,又赋予其特殊寓意,象征着诗人的情感与期待,“不埽待知音”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知音的苦苦期盼,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戴叔伦《叹葵花》

下一篇:唐·杜甫《朱凤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