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duān
gōng
chuí
diào
huí
zèng

朝代:唐作者:鱼玄机浏览量:3
xiàn
xiāng
rǎn
shǔ
ruǎn
láng
chù
nòng
chuán
guī
cán
yuān
yāng
yóu
shuāng
shuāng
jìn
diào

译文

荷花香气弥漫,浸透了夏衣,阮郎此刻何处摇船归还?自叹不如那对鸳鸯,还能双双偎在你垂钓的岸边。

逐句剖析

"无限荷香染暑衣":荷花香气弥漫,浸透了夏衣,

# 暑衣:夏衣。唐代李咸用《游寺》诗:“秋觉暑衣薄,老知尘世空。”

"阮郎何处弄船归":阮郎此刻何处摇船归还?

# 阮郎:相传东汉永平(汉明帝年号,58~75)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其地气候草木常如春时,迨(dài等到)反乡,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此处阮郎代指李端公。

"自惭不及鸳鸯侣":自叹不如那对鸳鸯,

# 鸳鸯侣:比喻夫妻。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犹得双双近钓矶":还能双双偎在你垂钓的岸边。

# 近钓矶:一作“绕钓矶”,或作“傍钓矶”。矶:水边突出岩石或江河中石滩。钓矶:岸边石,垂钓处。,犹得:还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是唐代鱼玄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二句,鱼玄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宁静与美好,同时透露出对李端公的深深情思。而后二句,鱼玄机的笔触变得大胆而浪漫。她希望自己能化作一对鸳鸯,与李端公一同在垂钓之处相伴相守。这种大胆的表白,不仅展现了鱼玄机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更体现了她不拘一格、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豪放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鱼玄机(844?~868),唐代诗人。原名幼薇,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于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鱼玄机的诗多写男女情思,属对工稳,遣词用典有新意,写男女之情真切细腻、坦率热情,也有婉曲细腻、意境雄浑阔大、恬淡悠闲之作。其诗善用意象,注重炼字以及艺术手法和叠字的使用。其诗作展现了女诗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一些唐朝的社会活动,同时体现了进步的女性意识,以及乐观的生命精神和超越时代的爱情观念,为后世女性主义的研究作出贡献。有作品《寄李亿员外》《江行》《赋得江边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首诗是晚唐诗人鱼玄机写给李郢的。李郢,字楚望,是余杭(今属浙江)之地的才子,考取了进士。据说他在家中沉浸于书海,外出则钟情于游历山川,对于仕途,他并无过分热衷,初时仅为幕僚,后调至京城,担任侍御史之职。在李郢的交往圈中,不乏诗僧清塞与贾岛这样的挚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清心寡欲、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至于李郢与鱼玄机的相识过程,如今已难以考证。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鱼玄机这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对李郢这样不图功名、潇洒有才的人,产生了倾慕之情。正是这份情感,促使鱼玄机为李郢写下了这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情思的七言绝句,鱼玄机以荷香染衣、鸳鸯双栖等夏日意象,直白表露对李端公的倾慕,突破古代女性含蓄传统,借垂钓场景展现既浪漫鲜活又暗含酸涩的单相思情愫。

2. 写作手法

想象:“无限荷香染暑衣”一句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一般来说,如果诗句中的某些内容无法用现实经验直接解释,但又能通过联想构建出合理画面,就是运用了想象。“无限荷香染暑衣”,荷花生长在水中央,它的香气只能被嗅觉感知,无法像液体一样直接染到衣物上,这种描述不符合现实生活,所以很明显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样描写的好处在于增强画面感和代入感,使无形的气息变得可感可知。通过作者的想象,我们能更直观地体会到荷香无处不在的浓郁——仿佛整个夏日的热气都沾染了荷花的清香,衣物也被香气浸透。动静结合:这首诗整体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夏日场景。“无限荷香染暑衣”,写荷花香气四溢,随风飘散,沾染衣裳,“染”字赋予荷香动态感,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悠悠荷香,感受到微风拂面,这是动态描写。“阮郎何处弄船归”描绘有人撑船而归的画面,“弄船”的动作鲜活地呈现出人物在水上活动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氛围。​后两句“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则是静态描写。水中的鸳鸯安静地依偎在钓矶旁,成双成对,画面静谧美好。诗人将自己与静态的鸳鸯对比,更显孤独。动态的荷香、归船与静态的鸳鸯、钓矶相互映衬,动态让画面富有生机,静态带来安宁氛围,两者结合,既展现出夏日的活力,又烘托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饱满。

3. 分段赏析

鱼玄机这首《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把夏日情思凝固成四行诗句。全诗不过二十八字,却藏着女子大胆直白的心事,既有晚唐诗风的精致,又带着鲜活的烟火气。整首诗像一幅会动的画:荷叶清香染上衣衫,情郎撑船不知归处,水边鸳鸯成双成对,岸边女子望眼欲穿。这些画面串联起来,不仅写活了单相思的酸甜,更打破了古代女子含蓄委婉的抒情传统。开头“无限荷香染暑衣”用气味来画风景,是鱼玄机的小心机。她明明没在现场,却像亲眼看见李郢钓鱼似的。暑天衣裳本就轻薄,荷香染衣的想象既符合季节特点,又把看不见的香气变成了看得见的画面。一般来说,唐代文人写荷花大多只强调荷花的清高,鱼玄机偏用“染”字让香气活起来——仿佛李郢在荷塘边坐久了,连衣裳都浸透了花香。这种写法不是实景记录,而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浪漫:只要心里装着喜欢的人,连他身边的空气都带着香味。第二句“阮郎何处弄船归”藏着典故的妙用。阮郎本是神话里迷路不归的负心汉,鱼玄机却把这个称呼扣在李郢头上。这就像女孩给心上人起外号,三分嗔怪里带着七分亲昵。她明知对方是朝廷官员,找条船回家轻而易举,偏要假装担心“阮郎迷路”,表面看是操心情郎回程,实际是拐着弯说“我想你了”。这种绕着弯子表白的功夫,比直说“思君令人老”更有味道,既保持了才女的矜持,又让小心思欲盖弥彰。后两句“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最见鱼玄机的胆量。她把自己和鸳鸯作比较,看似在说“人不如鸟”,实则是撒娇要陪伴。水鸟成双成对能挨着钓鱼台,自己却只能远远惦记心上人,这种对比把暗恋的酸涩写得活灵活现。更妙的是“近钓矶”这个细节——钓鱼本是男人家的雅趣,她偏要让象征爱情的鸳鸯闯进这个男性空间,就像悄悄把自己的身影投射到李郢身边。这种写法在当时可谓大胆,要知道古代女子连出门都受限制,鱼玄机却在诗里大大方方想象与情郎并肩垂钓。整首诗的画面从荷塘慢慢拉到水边钓鱼台。前两句是远景:夏日炎炎,荷香浮动,白衣男子悠然垂钓。后两句突然切到近景:水波荡漾处鸳鸯戏水,岸边女子看得入神。明明是静态的画面,却通过“染”、“弄”、“近”这些动词活了起来。特别是“染”字用得好,既说荷香浸透衣裳,又暗示情愫悄然滋长,把看不见的情感变化变成了肉眼可见的颜色渗透。再如“自惭”二字,表面是谦虚,实际藏着撒娇的机锋,这种写法让情感更加真实、有层次。千年后再读这首诗,依然能触到鲜活的温度。鱼玄机像现代陷入爱情的少女一样,把对方的日常琐事都脑补成浪漫画面。听说情郎去钓鱼,就自动想象他坐在荷香里的俊逸模样;看见水中鸳鸯,就忍不住比较自己形单影只。这种小心思跨越时空依然让人会心一笑,毕竟恋爱中的人,都会有丰富而浪漫的“内心戏”。只不过鱼玄机用诗笔把这些小心思定格成了永恒的诗句,让后人隔着纸张都能闻到那个夏天的荷香,看见那个在爱情里既勇敢又忐忑的唐代才女。

4. 作品点评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是晚唐才女鱼玄机的诗作。其文字优美,韵律流转自然,诗风尤为大胆洒脱。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鱼玄机毫不避讳地将内心的情感诉诸笔端,以直白真挚的笔触咏叹爱情,尽情抒发对意中人的深切爱慕与热烈追求。同时,诗作还巧妙融入夏日闲适意趣,在情思流转间,勾勒出别具一格的自然氛,尽显其文学才情与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连雨》

下一篇:唐·周昙《六朝门·傅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