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hàn
lín
yuán
xué
shì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jiàn
zhú
jīng
wěi
chén
xiè
ān
mén
xià
gèng
rén
西
zhōu
chéng
wài
huā
qiān
shù
jìn
shì
yáng
tán
zuì
hòu
chūn

译文

宝剑追逐着汹涌的波浪,美玉委弃在尘土之中,谢安门下还有什么人。西州城外上千棵树繁花盛放,这些都是羊昙醉后所见的春天景象。

逐句剖析

"剑逐惊波玉委尘":宝剑追逐着汹涌的波浪,美玉委弃在尘土之中,

"谢安门下更何人":谢安门下还有什么人。

"西州城外花千树":西州城外上千棵树繁花盛放,

"尽是羊昙醉后春":这些都是羊昙醉后所见的春天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触景生情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用“剑逐惊波”“玉委尘”等景象隐喻世事变迁,还借用了谢安与羊昙的典故。后两句以“西州城外花千树”与“羊昙醉后春”形成对照,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怅然之感,整体风格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人诗。诗歌借“剑逐惊波”“玉委尘”等物象暗喻世事变迁,引用谢安与羊昙的典故,通过西州城外“花千树”与“羊昙醉后春”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整体营造出含蓄深沉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比喻:“剑逐惊波玉委尘”中,以“剑”比喻世事的动荡不安,以“玉”比喻袁学士高尚的品格,通过“剑逐惊波”“玉委尘”的形象描绘,暗喻袁学士故居的衰败及世事的变迁。用典:此诗用典精妙,贴合抒情主旨,如“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一句,化用羊昙哀悼谢安的典故,东晋时,羊昙是名臣谢安的外甥,深受谢安器重,谢安病逝后,羊昙因悲痛而避过西州门(谢安病逝之地),一次醉后误至西州门,触景恸哭不已。诗人温庭筠借此时途经已故袁学士旧居,巧以羊昙悼念谢安之事自比,将对袁学士的追思与哀婉之情融入典故,既呼应了前文“谢安门下更何人”的怅惘,又让这份凭吊故人的伤感更显深沉动人。对比:诗中以“剑逐惊波玉委尘”所展现的衰败场景,与“西州城外花千树”的繁华春景形成对比,通过今昔景致的差异,凸显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主题。反衬:以乐景写哀情,后两句“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以“花千树”的绚烂春景这一乐景,反衬“羊昙醉后”蕴含的哀悼之情,用明媚景色衬托内心的悲戚,强化了对故人逝去的怅惘与追思。烘托:“谢安门下更何人”一句,借东晋谢安昔日门庭兴盛的典故,衬托出袁学士逝后门庭寥落的境况,以典故中谢安的盛况烘托出当下的凄凉,使对故人的怀念与世事无常的感慨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剑逐惊波”描绘出宝剑在汹涌波涛中沉浮的动态画面,“玉委尘”则形象地表现出美玉被弃置在尘土中的凄凉景象,二者结合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这里象征着袁学士的离世,如同美玉和宝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价值。“谢安门下更何人”则从典故入手,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门下人才济济。诗人借此典故,衬托出袁学士逝后门庭寥落的境况,表达了对人才凋零的惋惜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后春”:“西州城外花千树”描绘了西州城外繁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然而,结合羊昙的典故,这繁花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哀伤。羊昙是谢安的外甥,谢安去世后,羊昙路过西州城时,因过度悲伤而醉酒,这里的“尽是羊昙醉后春”暗示了诗人如同羊昙一样,在袁学士离世后,面对这美好的春光却充满了哀伤和怀念之情。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更加突出了对袁学士的深切悼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春”字最楚,花时对此,倍为惨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首句以“故”字落笔。次句说“谢安门下”,言己为袁学士之甥也。三句、四句承次句,写“居”字,而“经”字之神理亦见。引羊昙事,系翻用句法,与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同一机轴,而此尤新颖。〔品〕哀艳。

唐皎然《诗式》

# 此诗情词凄恻,洵谊重师门者。唐人诗:“曾接朱门吐锦茵,欲披荒径访遗尘。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亦有飞卿之感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包佶《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

下一篇:唐·吴融《燕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