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飘白玉堂":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
# 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
"簟卷碧牙床":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
# 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簟:竹席。
"楚女当时意":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
# 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
"萧萧发彩凉":就像这使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 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萧萧:清凉的。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细雨》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五言绝句。题材为咏物,全诗选取雨季场景,借助神奇丰富的想象,描摹出初秋蒙蒙细雨迷人的状态,展现出优美的意境,韵味悠长。
2. 写作手法
比喻:把细雨比作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从天空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生动展现细雨密致的形状与轻盈飘洒的姿态;又将细雨比作神女那闪着光泽、萧萧传送凉意的头发,新奇地描绘出细雨的特征,充满韵致。虚实相生:诗中“白玉堂”“碧牙床”,既似实写神仙居处,又带有虚拟色彩,增添神秘氛围;借助对神女的联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诗歌更具朦胧美与艺术张力。烘托:诗中没有直接描绘细雨的形态,而是通过对帷幕、簟席、神女头发等相关事物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细雨的特点,笔法独特。
3. 分段赏析
诗篇开篇两句,诗人便连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将蔚蓝澄澈的天空比作由碧色象牙雕琢而成的卧床,而那从天上洒落的细雨,就像天宫白玉堂前随风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好似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而下的簟席。帷幕与簟席质地轻软且织纹细密,以此作比,不仅细腻展现出细雨的密致形态,还生动描摹出细雨随风飘洒时的轻盈姿态。后两句中,诗人借助神话传说进一步描绘细雨。楚女是《楚辞・九歌・少司命》中的神女,诗中曾描绘她在天池沐浴后梳理长发的模样。在这里,诗人想象神女那茂密的长发从双肩披垂而下,闪耀着光泽,散发着阵阵凉意,恰似眼前洒落的细雨。此比喻不仅把细雨的特点刻画得更加鲜活,还极具韵味,令人不禁浮想联翩。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凭借丰富的联想,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帷飘”“簟卷”勾勒出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等色彩渲染,加之“萧萧”所营造的清凉氛围,特别是对神女情态的大胆虚拟想象,共同构建出一幅奇幻绚丽、色彩斑斓的美妙画面。相较主题相近的《微雨》侧重于写实风格,这首《细雨》则饱含浪漫情韵,由此可见作者在咏物题材创作上,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与笔调。
# 朱彝尊曰:以发状而之细。纪昀曰:佳在浑成。
不详不详《李义山诗集辑评》
# 细雨如发,因帐飘箪卷而怀当时之楚女,意自有托也。
不详不详《玉溪生诗意》
# 对照下笔,小诗之极有致者。
不详不详《玉溪生诗说》
# 此悲秋之意也······诗意甚曲。
不详不详《选玉溪生诗补说》
# 赵氏《万首绝句》误改为“发影”。着“彩”字方是瑶姬,着“影”字公然一婆矣。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上一篇:唐·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
下一篇:唐·宋之问《旅宿淮阳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