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qiū
xián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1
zuò
gāo
qiū
wǎn
xiāo
tiáo
yuǎn
jiā
pín
cháng
wèi
shēn
lǎo
zhuǎn
lián
ér
wàn
zhǒng
jìn
xián
shì
shēng
néng
shí
cóng
lái
shū
lǎn
xìng
yīng
zhǐ
yǒu
sēng
zhī

译文

深秋傍晚独自静坐,四下萧条勾起无尽思绪。家境贫寒常常怕有客人来访,年老了反而越发怜爱儿女。世间万般不过是些闲事,一生能有多少时光呢?向来疏懒的性情,大概只有僧人才能理解吧。

逐句剖析

"独坐高秋晚":深秋傍晚独自静坐,

"萧条足远思":四下萧条勾起无尽思绪。

"家贫常畏客":家境贫寒常常怕有客人来访,

# 畏客:由于贫困没有什么款待客人的,所以怕客人来家中做客。

"身老转怜儿":年老了反而越发怜爱儿女。

"万种尽闲事":世间万般不过是些闲事,

"一生能几时":一生能有多少时光呢?

"从来疏懒性":向来疏懒的性情,

# 疏:少。

"应只有僧知":大概只有僧人才能理解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秋闲居》是中唐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晚秋独坐场景为切入点,借日常琐事抒发闲居心境。首联写高秋独坐的萧条引发远思;颔联叙家贫畏客、年老怜儿的生活实感;颈联由琐事生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尾联坦陈疏懒本性唯僧能解。全诗语言质朴却含深致,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独坐高秋晚,萧条足远思”,以“高秋”“晚”点明时节,“独坐”“萧条”奠定孤寂基调。秋风萧瑟中,诗人静坐无语,“远思”二字留白,既含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茫然,景与情浑然相融。颔联“家贫常畏客,身老转怜儿”,直击生活窘境。“畏客”并非吝啬,而是家贫无物待客的窘迫;“怜儿”则因年老力衰,担忧无法再为子女操劳。两句不加修饰,如随口道出的家常,却将底层文人的生活辛酸写得真切可感,于细微处见真情。颈联“万种尽闲事,一生能几时”,由具体琐事转向人生哲思。世间万物在诗人眼中皆为“闲事”,并非冷漠,而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一生能几时”的慨叹,将对时光易逝的怅惘藏于平淡语气中,与前文的生活困顿形成呼应,让“闲”有了更深层的无奈与释然。尾联“从来疏懒性,应只有僧知”,以“疏懒”自况,又言“唯僧知”,暗合佛家超然之境。这份疏懒,既是对世俗应酬的回避,也是对精神自由的坚守,让全诗在沉郁中透出一丝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似缠于家累,然佳句也。五、六遂破前说而自开解焉,亦佳句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此等与王仲初一体,确非白香山,须辨(“家贫”二句下)。

清黄周星《唐诗快》

# 苦语真挚(“家贫”二句下)。

清查慎行评点,张载华辑成《初白庵诗评》

# 纪昀:五、六浅俗。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放此二句尤妙(“万种”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无题》

下一篇:唐·杜甫《苦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