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水此东流":嘉陵江的河水自此从东流去,
"望喜楼中忆阆州":自己站在望喜楼中回忆阆州。
# 阆州:今四川阆中县。,忆:思。
"若到阆中还赴海":如果江水到了阆州还要入海,
"阆州应更有高楼":那么自己更应该站在高楼上回忆。
# 应更有高楼:指自己当更登高楼望之。
"千里嘉陵江水色":嘉陵江的景色,含烟带月,千里风光,
"含烟带月碧于蓝":河水比靛青都要蓝。
# 蓝:靛青,一种染料。
"今朝相送东流后":现在在江水向东流去之际与你送别,
"犹自驱车更向南":只能独自驱赶着马车向南离去。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属于山水题材,诗人以嘉陵江水为描绘对象。在内容主题方面,两首绝句分工配合,第一首诗从宏观视角远眺嘉陵江,第二首则聚焦于江水澄碧的细微之处,通过对嘉陵江水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依恋之情,同时以自然之纯净美好反衬出人世间的倾轧与污浊。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将自身对大自然的喜爱、依恋以及对人世倾轧污浊的感慨,融入对嘉陵江水的描绘中。“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描绘出嘉陵江澄澈幽美的夜色,借这如梦似幻的美景,抒发自己对嘉陵江的眷恋,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污浊与复杂,以自然之纯美对照人间的浑浊。对比:一方面,诗中通过对嘉陵江水澄澈的描写,与现实社会中的倾轧污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拟人:在“山月不知心里事”一句中,赋予山月以人的“不知”情感,山月无情,不解诗人心中之事,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描绘出嘉陵江水澄澈美好的景象,而“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则写诗人在送别嘉陵江水后,还要驱车继续南行,去面对人世间的纷繁复杂。以嘉陵江水的纯净美好,反衬出诗人即将前往的世俗世界可能存在的污浊与无奈,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世俗的某种厌倦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句“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紧扣诗题中的“别”字。诗人伫立望喜楼,凝望着嘉陵江水滚滚东流,一股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眺,思绪不禁飘向嘉陵江中游的阆州,内心泛起波澜。“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嘉陵江流经阆州后,继续向东南奔腾,最终汇入东海,故而称“赴海”。“应更”二字斩钉截铁,诗人行程匆忙,无暇赏景,且此次行程不经过阆州,自然无法再登上阆州的高楼俯瞰嘉陵江,这般写实的笔触,让离别的意味愈发浓厚。此首着重从宏观视角远眺嘉陵江,虽多为想象之景,却也不乏实景元素。而第二首则着眼于嘉陵江水的澄澈碧绿,从细微处彰显精妙。“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诗人将目光收回,聚焦脚下江水。只见千里嘉陵,水天相接,烟波浩渺,江水似皓月般澄澈,比湛蓝的天空更为碧绿。诗人不遗余力地描绘江水之美,愈发凸显出不忍与之分别的情感。“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此句将江水人格化,赋予自然以生命,升华了诗歌意境。“犹”字饱含不忍,“更向南”则暗示前途未卜。尽管受柳仲郢邀约,但未来如何,难以预料,于是以这句感慨收束全诗。
4. 作品点评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两首绝句构成联章体,紧密围绕嘉陵江来抒发情感。前一首着重虚写,诗人凭借丰富想象勾勒出嘉陵江波澜壮阔的景象,虽为想象之景,但在虚笔之中又蕴含着对江水真实特质的体悟;后一首则侧重写实,以细腻笔触深入描绘,尽情抒发自己对嘉陵江无尽的热爱与眷恋,在写实的过程中巧妙融入悠远意境,实中有虚。这组诗以嘉陵江水作为核心意象,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精心描摹。从空间过程来看,诗人的笔触依次掠过嘉陵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仅用寥寥数笔,便生动展现出江水波澜壮阔、包容万象的磅礴气势;从江水特色而言,诗人捕捉到“江水色”的独特韵味,描绘出“含烟”时的朦胧、“带月”下的静谧,以及那如蓝芝般澄澈碧绿的色泽,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画意,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从人格化层面来讲,诗中巧用“相送”这一意象,在人送江、江送人的互动中,赋予嘉陵江活泼生动的形象,仿佛它也有了情感,与诗人相互呼应,让整首诗的意境更为灵动鲜活。
# 这首诗在写景上工于点染,不仅说嘉凌江水碧于蓝。还用“含烟带月”来描绘,经过这样点染。更显出景色的美好。这首诗又用对比映衬手法,“东流”和“向南”构成对比。方向相反,成为映衬,映出“魂摇目断”的心情来。
现代现代古典诗词、文论专家周振甫《李商隐选集》
上一篇:唐·王建《汴路即事》
下一篇: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