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fēng
dàn
qīng
chén
lián
jiān
rén
yīng
huā
yòu
xiào
jìng
shì
shuí
chūn

译文

微风和清露静了早晨。帘内有个孤独起床的人。黄莺啼啭,鲜花笑放,然而究竟是谁的好春。

逐句剖析

"风露澹清晨":微风和清露静了早晨。

# 澹:恬静。

"帘间独起人":帘内有个孤独起床的人。

"莺花啼又笑":黄莺啼啭,鲜花笑放,

# 笑:指花开。

"毕竟是谁春":然而究竟是谁的好春。

# 毕竟: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起》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在晨风露水中,世界显得格外清冷而宁静。诗人独自起身,掀开帘幕向外望去,只见黄莺啼鸣、花儿含笑,仿佛已经将整个春天揽入怀中。然而,独起之人却仿佛成了迟到的访客,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悲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首诗寓意深远,寄托了诗人的感慨,语言平实而不晦涩,未用典故却别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清晨风露、莺啼花笑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同时借“独起”之景,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未用典故,语言清新,却寓意深远,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清晨风露、莺啼花笑的自然景象,将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内心的孤寂。这种手法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对比:诗中“莺啼花笑”的春意盎然与“独起”之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增强了情感张力。白描:诗歌语言简洁朴素,未用典故或华丽辞藻,而是以清新自然的笔触直接描绘景物,使诗歌显得淡雅而真实。

3. 分段赏析

首句“风露澹清晨”描绘了旭日未升时的景象,此时唯有风露相伴,环境冷清而宁静。天地尚未被阳光点亮,景致淡雅,正是安眠的最佳时刻。然而第二句笔锋一转,“帘间独起人”,帘内之人却已起身。为何独自早起?是为了聆听黄莺清脆的鸣叫,还是为了欣赏花朵的绽放?诗人由此生发奇想:莫非莺啼花笑是为了这位早起之人?但随后他又否定了这一想法,仔细思量,花并非为鸟而开,鸟亦非为花而鸣,人更非为花鸟而起,三者不过是为了争占春天的气息罢了。然而,诗人在末句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毕竟是谁春。”春天究竟属于谁?它不属于任何一方,却又属于每一个生命。事实上,莺啼、花笑、人早起,都是借着春日的生机而有所行动。由此不难看出,诗人想表达的是:天地间的鸟、花、人,何必争夺你我之分?世间万物自有其规律,不如顺其自然。这一观点是积极还是消极暂且不论,但其中无疑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4. 作品点评

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抒情叙事的作品占据主导地位,且他常以托寓的手法表达情感,纯粹写景、不带任何深意的诗作极为罕见。即便诗题看似描绘景物,内容也绝不会局限于景物的简单刻画,而是将景物与诗人由此引发的感兴、情思融为一体。这种创作手法与中国山水诗和水墨画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注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首小诗正是这一传统的绝佳体现,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将外在景致与内在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言义山诗是艳体,此作何等平淡,岂绚烂之极耶?

清徐增

# 言如此莺、花,非我之春,其困厄不可言而喻。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曹松《月》

下一篇:唐·白居易《眼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