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ī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shì
tián
zhōng
láng
qiè
shì
tián
zhōng
dāng
nián
jià
jūn
wèi
jūn
bǐng
zhù
jīn
chuāng
xià
zhī
wán
zhuó
lán
guān
jiā
bǎng
cūn
gèng
suǒ
zāi
sāng
shù

译文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逐句剖析

"夫是田中郎":丈夫是农民,

#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妾是田中女":我是农妇。

# 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

"当年嫁得君":当年我嫁给丈夫,

"为君秉机杼":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 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秉:执持,操持。

"筋力日已疲":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

# 疲:衰竭。,日:每天。

"不息窗下机":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 息:停止。

"如何织纨素":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

#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

"自著蓝缕衣":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 蓝缕:破敝衣裳。,著:穿。

"官家榜村路":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

# 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

"更索栽桑树":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 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索: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织妇辞》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农家织妇的口吻,讲述夫妻二人终日劳作却仍衣不蔽体的悲惨境遇,通过“织纨素”与“著蓝缕”的鲜明对比,揭露官府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全诗语言质朴如话,以平实的叙述展现织妇疲惫不堪的劳作场景,结尾“更索栽桑树”的细节描写,不动声色地戳破了统治者贪婪无度的本质。诗中既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又以白描手法完成对封建剥削的深刻批判,体现了孟郊关注民生疾苦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织妇辞》是孟郊在洛阳丁忧期间所作。元和七年(812年),朝廷颁布诏令,要求天下百姓每户种植桑树,地方官员需逐年核查上报。时值孟郊因母丧去官,寓居洛阳,目睹官府强令百姓栽桑、织妇辛劳却衣不蔽体的社会现实,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诗。诗中写农家夫妇日夜劳作,织出细绢却穿不上好衣裳,而官府还在催逼百姓种桑。语言平实,却道出了百姓的辛酸和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织纨素"与"蓝缕衣"形成强烈反差,织妇日夜纺织细绢,自己却只能穿破衣。这种劳动成果与生活境遇的鲜明对比,直接展现了社会的不公。白描:开篇"田中郎""田中女"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交代身份,平实的叙述中暗含这对农民夫妻本该拥有的平凡生活,不加修饰却暗含命运无奈。卒章显志:“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府告示要求"栽桑树",看似普通政令,实则是变本加厉的剥削。这一具体细节深刻揭示了百姓苦难的根源所在。

3. 分段赏析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开篇以平实的口吻交代身份,用“田中”重复强调农家本色,为后文劳苦生活埋下伏笔。两个“是”字看似平淡,却暗含命运无法选择的无奈。“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回忆初嫁时的朴素愿望,“秉机杼”三字勾勒出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图景。语气看似平静,实则暗藏今昔对比的伏笔。“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直写劳作艰辛,“日已疲”与“不息”形成矛盾张力,既表现体力透支,又暗示官府催逼下的身不由己。白描手法使画面如在目前。“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以反诘语气道出最大不公,“纨素”与“蓝缕”的强烈对比,将劳动成果被剥夺的残酷现实暴露无遗。朴素语言中迸发愤懑之情。“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结尾笔锋直指官府,用“榜”字展现公文告示的冰冷威严,“更索”二字揭示剥削变本加厉。不着一字议论,而批判力度尽在其中。

4. 作品点评

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困窘却仍穷奢极欲,各级官吏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生凋敝,百姓陷于水火。诗人历经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其部分诗作深刻揭示了战乱余波下民众遭受的残酷剥削与军阀混战带来的深重苦难。本诗正是这一创作倾向的典型代表,诗人匠心独运地通过织妇的自述,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当时农民被盘剥得无以为生的悲惨境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却力透纸背,讽刺入木三分,既流露出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又饱含着对统治者贪婪无度的强烈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织妇辞》感情真实,诉说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可以说是苦难的劳动者的呼声。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题戴胜》

下一篇: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