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ǔ
tó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lěi
gāo
tóng
shéng
shàng
hán
fēi
xià
hán
bīng
wǎng
jiào
fèng
chù
zhuó
zuò
qiū
qín
tán
huài
líng

译文

玉垒山上的高高桐树挺立苍穹,抚拂星辰,树梢上裹着朦胧的云雾,树根浸着厚厚的寒冰。但是徒然长得这般高大并未成为紫凤栖身之材,却被砍作了秋琴,悲伤地弹奏着《坏陵》。

逐句剖析

"玉垒高桐拂玉绳":玉垒山上的高高桐树挺立苍穹,抚拂星辰,

# 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桐:自注:一作梧。,玉垒:山名,在四川。

"上含非雾下含冰":树梢上裹着朦胧的云雾,树根浸着厚厚的寒冰。

# 上含非雾下含冰:言桐树之高。非雾:雨雪或云霭之细密貌。非:自注:一作霏。

"枉教紫凤无栖处":但是徒然长得这般高大并未成为紫凤栖身之材,

# 枉教:空教、徒让。

"斫作秋琴弹坏陵":却被砍作了秋琴,悲伤地弹奏着《坏陵》。

# 坏陵:琴曲名,相传为伯牙所作。坏:自注:一作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蜀桐》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蜀地高桐为主题,通过描绘其高耸挺拔与最终被斫为琴、用以弹奏悲凉曲调《坏陵》的命运,运用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以及对比反衬技巧,深婉精丽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与悲愤之情,以及对高洁坚韧品质被埋没的遗憾,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桐树命运的悲剧色彩,又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充分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深沉情感世界,是一首旨意隐秘、意蕴丰富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蜀桐》的创作背景,存在三种主要说法:一是认为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诗人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回京时,感慨于柳仲郢如良材被斫作秋琴,自己则托身无所;二是认为诗人以蜀桐为喻,颂扬李德裕的坚韧品质,并感叹其遭遇贬谪;三是认为此诗是诗人失恋之作,以“蜀桐”代指情侣,与《玉山》中的意象相呼应,表达因环境影响而失恋的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蜀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同时也是一首寓言诗。它介绍了桐树的高大形象,描绘了桐树虽曾令紫凤无处栖身,却终究被砍伐制成秋琴,用以弹奏悲凉曲调《坏陵》的悲惨命运。

2. 写作手法

象征:“玉垒高桐”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自己或他人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境遇。对比:诗人通过对比桐树的高大与最终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桐树命运的悲剧性。借物抒情:诗人借桐树之口,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句“玉垒高桐拂玉绳”描绘了梧桐树生长在高峻的玉垒之上,枝叶轻拂高空的玉绳,展现出梧桐树的高大与清幽。此句寄托了诗人对高洁、超凡脱俗之物的赞美之情。次句“上含非雾下含冰”进一步深化了梧桐树的特质,它上承非雾,下含冰霜,既接受天之灵气,又蕴含地之清寒。此句暗喻了诗人内心对于清高、孤傲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三句“枉教紫凤无栖处”笔锋一转,表达了惋惜之情。紫凤象征着高贵与祥瑞,但梧桐树却未能成为其栖息之地,暗示了美好事物被忽视或未能得到应有待遇的遗憾。末句“斫作秋琴弹坏陵”将梧桐树的命运推向悲剧高潮。梧桐树被斫作秋琴,在坏陵之畔弹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才华被埋没的深深感慨,以及对时世不公的无奈和批判。

4. 作品点评

诗人以朦胧含蓄之笔,婉转地抒发内心情感,赋予这首七绝以细腻优美且略带忧郁的艺术韵味,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叹世无知音也,非惜高桐之谓。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卷十四

# 一、二言材之良如此,正当留于栖凤,乃斫琴而弹广陵,世无赏音,徒枉令紫凤无栖处耳。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卷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下一篇: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