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zhēn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juān
shēng
āi
duàn
yuán
qiè
yuè
xià
shuí
jiā
zhēn
shēng
cháng
jué
chǔ
shēng
wèi
wén
bái
chǔ
shēng
wèi
lìng
yóu
guī

译文

杜鹃的啼声不算哀伤,哀猿的号叫也不算悲切。明月之下,不知是谁家在捣衣,那一声声砧杵声,令我肝肠寸断。砧杵声并非是为了漂泊的游子而响,游子听到它,却不禁自发愁白了头。砧杵声并非是专为捣衣而响,它仿佛是想唤游子早早回归。

逐句剖析

"杜鹃声不哀":杜鹃的啼声不算哀伤,

# 哀:哀伤。,杜鹃:一种鸟名,又称为子规、杜宇。

"断猿啼不切":哀猿的号叫也不算悲切。

# 断猿:断肠之猿。

"月下谁家砧":明月之下,不知是谁家在捣衣,

# 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一声肠一绝":那一声声砧杵声,令我肝肠寸断。

"杵声不为客":砧杵声并非是为了漂泊的游子而响,

# 为:为了。,杵:捣衣用的棒槌。

"客闻发自白":游子听到它,却不禁自发愁白了头。

# 自:一作“尽”。

"杵声不为衣":砧杵声并非是专为捣衣而响,

"欲令游子归":它仿佛是想唤游子早早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砧》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开篇以“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起笔,通过与杜鹃、猿啼的对比,突出砧声之悲。随后描写月下传来的砧声,声声令人肝肠寸断,营造出极为凄苦的氛围。后四句从砧声入手,以独特视角展开,“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写出杵声并非有意针对客子,却让客子闻之白发顿生;“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进一步点明杵声仿佛是在呼唤游子归来。全诗以细腻笔触,借闻砧这一寻常之事,深刻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愁与内心悲苦,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展现出孟郊诗歌质朴而动人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题材的诗。描绘了在月下,诗人听闻不知谁家传来的砧声,声声入耳,令人肝肠寸断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悲苦的氛围,表达了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内心的愁苦,体现出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牵挂。

2. 写作手法

烘托:将杜鹃声和断猿啼本应有的哀切,写成“不哀”“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是为了烘托砧声。侧面描写:“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从游子角度着眼,“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从对面(思妇)写来,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3. 分段赏析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起笔不凡,不直接写砧声,而是先提及杜鹃与猿的啼叫。在传统意象中,杜鹃与猿的叫声往往代表着哀伤,但诗人却道“声不哀”“啼不切”。这种反常表述,实则为下文突出砧声之哀做铺垫,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对即将出现的砧声充满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在诗人心中,有一种声音比杜鹃和猿啼更能触动愁肠。“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点明场景为月光之下,“谁家砧”表明不知何处传来的捣衣声,给人一种不确定感,更添愁绪。“一声肠一绝”生动地描绘出每一声砧声都如利刃般刺痛诗人的心,令其肝肠寸断。将砧声对诗人情感的强烈冲击刻画得淋漓尽致,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游子内心极度的愁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闻声而悲的痛苦。“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前半句说杵声并非有意为客居他乡之人而响,它只是客观存在的声音。然而后半句笔锋一转,“客闻发自白”,强调游子听到这杵声后,却不由自主地愁白了头发。通过这种客观声音与主观感受的强烈反差,突出了游子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即使砧声无意,却依然深深触动游子,使其因愁绪而容颜改变。“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先表明杵声本是为捣衣而发,并非特意针对游子。但诗人却赋予其一种情感意愿,仿佛杵声是想要让游子回归故乡。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的杵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渴望归乡的强烈愿望,把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动人,引发读者对游子境遇的深切同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言律诗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晚》

下一篇:唐·章碣《对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