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luò
chéng
běi
xuán
yuán
huáng
mi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pèi
xuán
píng
jìn
cháng
shǒu
tiāo
yán
zhǎng
jié
zhèn
fēi
cháng
chū
hán
wài
jīn
jīng
páng
shān
xiù
yuè
jìn
diāo
liáng
xiān
pán
gēn
lán
guāng
shì
jiā
jiù
shǐ
dào
jīn
wáng
huà
shǒu
kàn
qián
bèi
shēng
yuǎn
shàn
chǎng
sēn
luó
zhóu
miào
jué
dòng
gōng
qiáng
shèng
lián
lóng
gǔn
qiān
guān
liè
yàn
háng
miǎn
liú
xiù
jīng
pèi
jìn
fēi
yáng
cuì
bǎi
shēn
liú
jǐng
hóng
jiǒng
shuāng
fēng
zhēng
chuī
zhù
jǐng
dòng
yín
chuáng
shēn
tuì
退
bēi
zhōu
shì
jīng
chuán
gǒng
hàn
huáng
shén
yǎng
zhuō
gèng
xiāng

译文

玄元皇帝庙与北天极同位,清静而幽深,庙院高踞北邙山顶,周围的蕃篱通远漫长。庙宇中掌管祭祀的官吏礼节庄严完备,守庙之吏防范非常事也很有方。庙宇上碧绿的琉璃瓦笼罩着初冬的寒意,门前高大的铜柱旁立,通连着天地之气。大山大河护持着雕刻华美的门户,太阳和月旁临近刻有花纹的栋梁。李氏道教的根基可谓大矣,如汉代武帝那样将其光大发扬,世绪绵远。《史记》将老子列于世家之外,使李氏皇族谱系失载于旧史,而《道德经》却交给了今日的君主,并由他亲为《道德经》作了注释。估计他的画艺已超过了前辈,吴道子的技艺高超出众,技压群芳。他好像把大地万象逼真地移上墙壁,精湛的画艺使殿宇生色。看那画壁上,五位圣帝龙袍相联,众大臣旁列有序,就像排列成行的雁阵。画壁上顶礼冠秀美大方,显得君臣的气质器宇轩昂,一面面的旌旗随风飘扬。庙宇里的翠柏经冬依旧苍翠,梨树的绿叶遇霜打后还是显得很红。殿宇的风筝响动,凛冽的寒风吹撼玉树,井露地面,冰霜凝住了井上的辘轳架。当年周室卑弱,老子功成身退,传下道德二经给汉文帝,使汉皇垂拱而治天下。道是虚无又不会消失的,老子养拙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逐句剖析

"配极玄都閟":玄元皇帝庙与北天极同位,

# 玄都:本指老子在天上的居处,此处指玄元庙。,配极:犹谓位极。极指北极,因玄元庙在洛阳城北,故称。

"凭虚禁御长":清静而幽深,庙院高踞北邙山顶,周围的蕃篱通远漫长。

# 禁御:禁宫之内。御,一作“蘌”。,凭虚:凌空,在高处俯临大地。虚,一作“高”,一作“空”。

"守祧严具礼":庙宇中掌管祭祀的官吏礼节庄严完备,

# 守祧严具礼:祧,祖庙。具礼,安排仪式,按礼仪供设酒食。旧注:老君庙置令、丞各一员。

"掌节镇非常":守庙之吏防范非常事也很有方。

# 掌节:手持符节。

"碧瓦初寒外":庙宇上碧绿的琉璃瓦笼罩着初冬的寒意,

"金茎一气旁":门前高大的铜柱旁立,通连着天地之气。

# 一气:指天空。,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山河扶绣户":大山大河护持着雕刻华美的门户,

# 绣户:彩绘的门窗。

"日月近雕梁":太阳和月旁临近刻有花纹的栋梁。

# 雕梁:雕花的梁柱。

"仙李盘根大":李氏道教的根基可谓大矣,

# 仙李盘根大:旧注: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为姓。唐以李氏出自老君,追崇为祖。

"猗兰奕叶光":如汉代武帝那样将其光大发扬,世绪绵远。

# 奕叶:犹累世,代代。,猗兰:汉武帝生于猗兰殿,“猗兰”指汉武帝。

"世家遗旧史":《史记》将老子列于世家之外,使李氏皇族谱系失载于旧史,

# 世家遗旧史:开元中,奉敕升老子、庄子为列传首,在伯夷之上。遗,一作“随”。

"道德付今王":而《道德经》却交给了今日的君主,并由他亲为《道德经》作了注释。

# 道德付今王:明皇亲注道德经,令举子习之,减尚书、论语,而考试老子。付,一作“冠”。

"画手看前辈":估计他的画艺已超过了前辈,

"吴生远擅场":吴道子的技艺高超出众,技压群芳。

# 擅场:画技高超出众。,吴生:吴道子,阳翟人。

"森罗移地轴":他好像把大地万象逼真地移上墙壁,

# 森罗:森然罗列。

"妙绝动宫墙":精湛的画艺使殿宇生色。

# 动宫墙:形容画使殿宇生辉。

"五圣联龙衮":看那画壁上,五位圣帝龙袍相联,

# 龙衮:天子礼服,上绣龙纹。,联:一作“连”。,五圣:天宝八年,明皇以符瑞相继,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谥号,又画像于老君庙壁。

"千官列雁行":众大臣旁列有序,就像排列成行的雁阵。

# 列:一作“引”。

"冕旒俱秀发":画壁上顶礼冠秀美大方,显得君臣的气质器宇轩昂,

# 冕旒:皇帝的礼帽,借指皇帝。

"旌旆尽飞扬":一面面的旌旗随风飘扬。

"翠柏深留景":庙宇里的翠柏经冬依旧苍翠,

# 景:同“影”。

"红梨迥得霜":梨树的绿叶遇霜打后还是显得很红。

"风筝吹玉柱":殿宇的风筝响动,凛冽的寒风吹撼玉树,

# 吹玉柱:指风筝经风一吹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玉柱:指以玉为弦柱的筝。,风筝:挂在殿宇檐前的风铃,俗称风马儿。

"露井冻银床":井露地面,冰霜凝住了井上的辘轳架。

# 银床:井栏。,冻:一作“动”。,露井:无盖之井。

"身退卑周室":当年周室卑弱,老子功成身退,

# 卑周室:为“周室卑”的倒装,卑指式微、衰徽。

"经传拱汉皇":传下道德二经给汉文帝,使汉皇垂拱而治天下。

# 拱:护卫。

"谷神如不死":道是虚无又不会消失的,

# 谷神:《老子》:“谷神不死。”注,谷,养也。神乃五藏之神。

"养拙更何乡":老子养拙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 乡:一作“方”。,养拙:守拙,隐居不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八年(749年)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出自《全唐诗》。诗篇开篇八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玄元皇帝庙的管理制度,同时浓墨重彩地刻画庙宇的建筑风貌;中间十二句,则以凝练笔触梳理老子与李唐皇室的渊源,并铺陈李唐王朝对老子的尊崇之举;诗末八句,诗人聚焦眼前景致,将庙内景物娓娓道来。全诗结构严谨,铺陈有序,对仗工整精妙,写景抒情层次分明,于字里行间尽显宏阔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至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又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并先后降旨,敕令两京及各州遍立老君庙。其中,西京长安的庙宇后更名为“太清宫”,东京洛阳的庙宇则改称“太微宫”。天宝八年(749年),某位诗人前往东京拜谒玄元皇帝庙,并创作了一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描写了诗人冬日前往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的建筑、祭祀仪式、老子与李唐皇室的关系,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兴衰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时值寒冬,庙中翠柏依然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而梨树早已在寒霜侵袭下红叶凋零,尽显萧瑟。诗人以翠柏喻老子,以梨树比常人,借景抒情,寄寓深意。

3. 分段赏析

诗歌首八句为第一层。“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诗人开篇点明,玄元皇帝庙作为皇家宗祠,地位尊崇至极,平日里大门深闭,肃穆庄严。为维系祠内清虚静谧之境,庙前严禁车马随意往来。祠中礼仪规制皆依皇家宗庙规格严谨制定,负责管理的并非寻常仆役,而是“令”“丞”等朝廷命官。庙宇建筑华美非凡,特制的碧瓦在初冬寒意中更显庄重,粗壮的铜柱气势雄浑地矗立两侧。山河环抱间,绘满精美图案的窗棂更显壮丽;庙宇巍峨高耸,日月仿佛与雕梁相接,尽显皇家祠庙的恢宏气象。“仙李”之后十二句构成第二层。“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相传老子生来便能言语,指李树为姓。李唐皇室以李氏出自老君,将其追崇为始祖,故而诗中以“仙李盘根大”盛赞李氏宗族根基深厚。“猗兰奕叶光”与之相互映衬,生动展现出老子后裔枝繁叶茂、昌盛繁荣之态。如此显赫世家,历史源远流长,老子所著《道德经》更在当朝皇帝手中得以传承弘扬。诗中“画手”之语,记载的是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命画家吴道子绘制玄元皇帝真容,并分送各州开元观安置,各地道士、女冠皆以隆重法事迎接的史实;“五圣”之句,则描述了天宝八载在太微宫圣祖像前,增立孔子及“四真人”像分列左右,同时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之像陪祀玄元皇帝的盛事。“翠柏”起至文末八句为第三层。“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时值寒冬,庙中翠柏依然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而梨树早已在寒霜侵袭下红叶凋零,尽显萧瑟。诗人以翠柏喻老子,以梨树比常人,借景抒情,寄寓深意。悬挂于庙宇玉柱之上的“风筝”随风作响,露天井边的“银床”则在寒风中冷寂萧瑟。一者高处迎风鸣响,一者低处孤寒受冻,两者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暗含褒贬之意。诗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慨,老子不事危邦,见周室衰微便隐退离去,将《道德经》流传后世,直至汉代发扬光大,其高风亮节与深邃思想令人敬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以细腻笔触,如实记录了诗人拜谒玄元皇帝庙时的所见所感。李唐皇室将老子神格化,尊奉祭祀,意在借老子之名彰显皇家威仪,巩固统治根基。而诗人对老子的认知,则更多植根于道家思想与学派本身,从其思想体系的深邃宏阔着眼,由衷赞颂老子的智慧与哲思。透过这首诗,既能够清晰窥见皇家出于政治目的对老子的尊崇与利用,也能洞察时人对道家老子与道教老子的不同认知——前者重在思想传承与哲学思辨,后者则偏向宗教崇拜与神权塑造,二者同中有异,各成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谒玄元皇帝庙》十四韵,雄丽奇伟,势欲飞动,可与吴生画手,并绝古今。

明胡应麟《诗薮》

# 此诗虽极意讽谏,而铺张盛丽,语意浑然。

明钱谦益《读杜小笺》

# 字字典重,旬句高华,据事直书,不参议论,纯是颂体。而细绎之,配极四句,亦似巨典,亦似悖礼。碧瓦四句,亦似壮观,亦似逾制,蟠根、奕叶,亦似绵远,亦似矫诬。遗旧史,亦似反挑,亦似实刺。付今王,亦似同揆,亦似假托。纪画处,亦似尊崇,亦似涉戏。谷神、何乡,亦似呼吸可接,亦似神灵不依。而读去毫无圭角,所以为佳。钱注语语指斥,意非不是也,但学者不善会之,偏在讥刺一边看去,则失之远矣。盖题系朝廷巨典,体宜颂扬,非比他事讽谏,尚可显陈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此与昭陵诸作皆工部极严重典丽之作。须玩其精采外敷,逸气内运,故炼而不伤格,婉而多讽。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 世以此诗为不应入画一段,非也。此是老子庙,岂比真唐之宗庙以严重为得体耶?必有此段,既深讽刺,而文外曲致,闲情具足,正为佳耳。

清姚鼐《今体诗钞》

# 补写冬日景,亦足与上“画手”相映发(“翠柏”四句下)。邵子湘云:接得高妙(“身退”二句下)。仍就玄元咏叹作收。结语略含讽意,却只以吞吐出之,浑然不觉(末四句下)。张惕庵曰:遥遥华胄,本属荒唐,却说得极缠绵巨丽,文人彩笔,炳于龙鸾。

清杨伦《杜诗镜铨》

# 通体含讽,末尤婉曲,见老子之学,以“谷神不死”为主,如其果然,方养拙藏名于无何有之乡,而岂以帝王崇祀为荣耶?微而显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巨丽冠冕,得颂扬之体,拟诸《清庙》《明堂》,其气象似之。唐人崇祀老子,事属不经,贻讥千古。甫为当时之臣,推崇固应如此。其典重中带飘逸,精工中有排宕,则大手异人处也。陈师道曰:叙述功德,反复申意,事核而理长。李因笃曰:此篇乃公开手长律,凤羽初舒,九苞焕采,宜其雄视一代也。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卢德水云:唐自高祖追崇老子为祖;天宝中,现象降符,不一而足,人主崇信极矣。此诗直纪其事以讽也。“配极”四句,讽其用宗庙之礼。“碧瓦”四句,讥其宫殿逾制。“世家遗旧史”,谓开元中敕升《老》、《庄》为列传之首,而不能改易子长旧史。“《道德》付今王”,谓玄宗亲注《道德经》,直崇玄学。“画手”以下,谓世代寥廓而画图亲切,“冕旒”、“旌旆”同儿戏也。“身退”以下,“谓老子之要在清净无为,即今不死,亦当藏名养拙,岂肯凭人降形以博人主之崇奉乎?此诗极意讽谏而词语浑然,德水读书,眼光透过纸背者也。余谓“谷神”二句,谓老子若有神,舍此庙尊崇之地,更居何方乎?前极严重,故以谑语为结。

清吴乔《围炉诗话》

# 以“碧乱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写庙制之宏壮;以“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写庙貌之尊严;末收到老子传经,致疑于谷神不死,盖是时追祖老子,见象降符者不一。玄宗注《道德经》,置崇元学,事事矫诬,又于太清像设东刻石为李林甫、陈希烈之形,后又瘗林甫而制杨国忠像,直是儿戏,公故作此诗极意讽谏,不专是铺陈瑰丽。

《杜诗话》

# “碧瓦”、“金茎”、“绣户”、“雕梁”,是庙;“初寒外”、“一气旁”、“山河扶”、“日月近”,是庙之壮丽。四语总成一样句法,只以倒转为异耳。……(“画手看前辈”四句)本欲便写壁画五圣,却恐太促,便嫌板实,因先叹吴生妙画,略作虚衍。……通篇只此一解四语为衬句。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

# 陈继儒曰:褒功颂德诗,最要典雅庄重,况长律必得斤两数语,篇法斯振。如老杜“碧瓦初寒外”四句,真诗中转法轮手。陆时雍曰:精浑。唐汝询曰:首四语,切玄元,觉一字不可移动。“山河”二语与“日月低秦树”一联并峻。“仙李”二句,说得真是唐室始祖。“世家”二句,不刺之刺。“旌旆尽飞扬”已上四联,得道予画笔法。“翠柏”以下四语,庙中景冷落。“卑”“拱”二字有妙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结处讽刺妙绝。

明李沂《唐诗援》

# 《谒玄元庙》、《次昭陵》二诗,钜丽骏壮,为千古五言律诗典则。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涯《悼妓》

下一篇:唐·曹松《寒食日题杜鹃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