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héng
biǎo

朝代:汉作者:孔融浏览量:2
chén
wén
hóng
shuǐ
héng
liú
páng
qiú
fāng
zhāo
xián
jùn
shì
zōng
tǒng
jiāng
hóng
chóu
zài
qún
shì
xiǎng
zhēn
xià
ruì
shèng
zuǎn
chéng
zāo
è
yùn
láo
qiān
wéi
yuè
jiàng
shén
rén
bìng
chū
qiè
jiàn
chǔ
shì
píng
yuán
héng
nián
èr
shí
zhèng
píng
shū
zhì
zhēn
liàng
yīng
cái
zhuó
luò
chū
shè
wén
shēng
táng
ào
suǒ
jiàn
zhé
sòng
kǒu
ěr
suǒ
zàn
wén
wàng
xīn
xìng
dào
ruò
yǒu
shén
hóng
yáng
qián
ān
shì
zhì
héng
zhǔn
zhī
chéng
guài
zhōng
guǒ
zhèng
zhí
zhì
huái
怀
shuāng
xuě
jiàn
shàn
ruò
jīng
è
chóu
rèn
zuò
kàng
xíng
shǐ
jié
dài
guò
zhì
niǎo
lěi
bǎi
è
shǐ
使
héng
cháo
yǒu
guān
fēi
biàn
chěng
bèn
yǒng
jiě
shì
jié
lín
yǒu
jiǎ
qiú
shì
shǔ
guó
guǐ
chán
zhōng
jūn
cháng
yīng
qiān
zhì
jìn
yuè
ruò
guàn
kāng
kǎi
qián
dài
měi
zhī
jìn
cuì
yán
xiàng
yòng
cái
zhuó
bài
tái
láng
héng
wéi
lóng
yuè
tiān
zhèn
yún
hàn
yáng
shēng
wēi
chuí
guāng
hóng
zhāo
jìn
shǔ
zhī
duō
shì
zēng
mén
zhī
jūn
tiān
guǎng
广
yuè
yǒu
zhī
guān
shì
huáng
fēi
cháng
zhī
bǎo
ruò
héng
děng
bèi
duō
chǔ
yáng
ā
zhì
miào
zhī
róng
zhǎng
zhě
zhī
suǒ
tān
fēi
yǎo
niǎo
jué
bēn
fàng
liáng
zhī
suǒ
chén
děng
gǎn
wén
xià
shèn
shì
xiào
shì
lián
héng
zhào
jiàn
guān
cǎi
chén
děng
shòu
miàn
zhī
zuì

译文

我听说尧时洪水横流,陛下思虑使天下得到治理,于是广求四方贤才,以招致德才兼备之人。从前世宗继承皇统,发扬扩大祖宗的基业,闻讯群臣谁能助其弘扬帝业,有才能的人应声而至。您通达明智,继承基业,遭遇厄运,但勤劳而谦逊,工作到很晚,现在高峻的山上降下神灵,神灵化为奇才同时而出。我私下看到平原的士人祢衡,二十四岁,字正平,拥有美好的品质,英才卓越。初涉六艺之文,犹升堂入室,过目成诵,立刻就能在口中诵读出来,耳朵暂时听到的内容,心中也不会忘记。他的本性与天道相合,思考问题如同有神明相助般敏捷通达。桑弘羊暗中筹算的智慧,张安世过目不忘的才识,若与祢衡相比,实在不足为奇。忠诚果敢、刚直不阿,志节如霜雪般高洁,见人行善则立刻推崇,遇人作恶则痛恨如仇。即便与任座的刚正之行,史鱼的贞厉节操相比,也几乎无人能超越。猛禽即便有数百只,也不如一只鹗。若使祢衡在朝为官,必定能有卓越的表现。论辩如飞、辞采纵横,气势充沛如潮水奔涌,既能解决疑难困局,应对强敌亦绰绰有余。从前贾谊请求出使属国,扬言要智擒匈奴单于;终军愿以长绳为工具,生擒南越王而归。二十岁便志向远大,被前代人所赞美。近年路粹、严象,也因卓越才识被提拔为台郎,祢衡应当与他们并列。倘若能有如巨龙腾跃于天庭大道,振翅翱翔于银河之上,声名远播于紫微宫阙,光芒垂照于霓虹之间,便足以让朝廷近署的众多贤士看到荣光,为皇宫四门增添庄严肃穆的气象。天上的钧天广乐,必定伴有瑰丽奇绝的景象;帝王的宫殿居所,必定珍藏着非凡稀有的宝物。像衡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世间少有。《激楚》、《阳阿》,这样至美的乐舞,是掌管技艺的人渴求的;飞兔、騕褭,这样极速奔驰的名马,是王良、伯乐所重视的。臣等微不足道,怎敢不将此事禀明!陛下审慎选拔人才,必须经过考察试用,恳请恩准让祢衡以平民身份接受召见。如果没有值得欣赏的才能,臣等甘愿承担当面欺君的罪责。

逐句剖析

"臣闻洪水横流":我听说尧时洪水横流,

# 臣闻洪水横流:"臣闻"二句:传说尧时洪水横流,人民困苦,尧想派人治理。

"帝思俾乂":陛下思虑使天下得到治理,

# 乂:治理。,俾:使。

"旁求四方":于是广求四方贤才,

"以招贤俊":以招致德才兼备之人。

"昔世宗继统":从前世宗继承皇统,

# 继统:继承皇统。,世宗:汉武帝的庙号。

"将弘祖业":发扬扩大祖宗的基业,

# 弘:扩大。

"畴咨熙载":闻讯群臣谁能助其弘扬帝业,

# 畴咨熙载:问讯群臣谁能助其弘扬帝业。畴,谁。咨,语助词。熙,兴盛。载,事业。

"群士响臻":有才能的人应声而至。

# 响臻:应声而至。臻,到。

"陛下睿圣":您通达明智,

# 睿:通达明智。,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此指汉献帝。

"纂承基绪":继承基业,

# 基绪:基业。绪,功业。,纂:继。

"遭遇厄运":遭遇厄运,

"劳谦日昃":但勤劳而谦逊,工作到很晚,

# 日昃:太阳偏西时候。此指工作到很晚的时候。,劳谦:勤劳而谦恭。

"维岳降神":现在高峻的山上降下神灵,

# 维岳降神:"惟岳"二句:高峻的山上降下神灵,神灵化为奇才同时而出。此暗指祢衡禀受神意而生,为非常之才。《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岳,高大的山,此指主宰山岳之神。

"异人并出":神灵化为奇才同时而出。

"窃见处士平原祢衡":我私下看到平原的士人祢衡,

# 处士:未仕或不仕的士人。,窃:谦词,犹私下,私自。

"年二十四":二十四岁,

"字正平":字正平,

"淑质贞亮":拥有美好的品质,

# 贞亮:坚贞贤明。,淑质:美好的品质。

"英才卓跞":英才卓越。

# 卓跞:卓绝。

"初涉艺文":初涉六艺之文,

# 艺文:六艺之文,泛指古代典籍。,涉:涉猎,泛览。

"升堂睹奥":犹升堂入室,

# 升堂睹奥: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奥,《尔雅·释宫》:"室西南隅谓之奥。"比喻学问精深之处。

"目所一见":过目成诵,

# 目所一见:"目所"二句:犹言过目成诵。

"辄诵于口":立刻就能在口中诵读出来,

# 辄:即时。

"耳所暂闻":耳朵暂时听到的内容,

# 暂:犹一旦,一经。

"不忘于心":心中也不会忘记。

"性与道合":他的本性与天道相合,

"思若有神":思考问题如同有神明相助般敏捷通达。

"弘羊潜计":桑弘羊暗中筹算的智慧,

# 潜计:心计。,弘羊:桑弘羊,西汉洛阳人。十三岁拜侍中,后任大司农、御史大夫。主张重农抑商,推行国家盐铁专卖政策。事见《汉书·霍光传》及桓宽《盐铁论》。

"安世默识":张安世过目不忘的才识,

# 默识:心记。,安世:张安世,字子孺,西汉杜陵人。张汤子,少以父任为郎。《汉书·张汤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二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以衡准之":若与祢衡相比,

# 准:衡量。

"诚不足怪":实在不足为奇。

# 怪:奇。,诚:确实。

"忠果正直":忠诚果敢、刚直不阿,

# 果:果敢。

"志怀霜雪":志节如霜雪般高洁,

# 霜雪:喻志操高洁。

"见善若惊":见人行善则立刻推崇,

# 见善若惊:谓见到善者,自己便为之惊悟。

"疾恶如仇":遇人作恶则痛恨如仇。

"任座抗行":即便与任座的刚正之行,

# 抗行:坚持高尚的德行。,任座:战国时魏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

"史鱼厉节":史鱼的贞厉节操相比,

# 厉节:指提高君主的操行。厉,高,提高。,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鰌(qiú求),字子鱼。临死嘱其子不按常礼治丧,以此劝谏卫灵公进用君子蘧伯玉,斥退小人弥子瑕。孔子赞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事见《韩诗外传》卷七、《论语·卫灵公》。

"殆无以过也":也几乎无人能超越。

# 过:超过。,殆:大概。

"鸷鸟累百":猛禽即便有数百只,

# 鸷鸟累百:"鸷鸟"二句:当时谚语。邹阳《谏吴王书》:"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以鸟为喻,意思是,一百个普通人比不上一个有才能的人。鸷鸟,击杀鸟雀的猛禽,喻普通人。鹗(è饿),俗称鱼鹰,古称雎鸠,喻贤才。

"不如一鹗":也不如一只鹗。

# 鹗:俗称鱼鹰,古称雎鸠,喻贤才。

"使衡立朝":若使祢衡在朝为官,

# 立朝:指在朝廷为官。

"必有可观":必定能有卓越的表现。

"飞辩骋辞":论辩如飞、辞采纵横,

# 飞辩骋辞:指祢衡富于才辩和文辞。骋,驰。

"溢气坌涌":气势充沛如潮水奔涌,

# 坌涌:一齐涌出。坌,涌貌。,溢气:指文辞气势充沛。

"解疑释结":既能解决疑难困局,

"临敌有余":应对强敌亦绰绰有余。

"昔贾谊求试属国":从前贾谊请求出使属国,

# 昔贾谊求试属国:"昔贾谊"二句:《汉书·贾谊传》:"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属国,典属国,官名,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贾谊,见本书贾谊小传。诡,要求。

"诡系单于":扬言要智擒匈奴单于;

# 诡:要求。

"终军欲以长缨":终军愿以长绳为工具,

# 终军欲以长缨:"终军"二句:《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少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武帝时官谏议大夫,说南越王降汉。死时年仅二十馀岁。缨,绳索。

"牵致劲越":生擒南越王而归。

"弱冠慷慨":二十岁便志向远大,

# 弱冠:古时男子以二十岁为成人,行冠礼。后以弱冠称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前代美之":被前代人所赞美。

"近日路粹、严象":近年路粹、严象,

# 近日路粹、严象:"近日"二句:《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曰:"(路)粹字文蔚,少学于蔡邕。初平中,随军驾至三辅。建安初,以高才与京兆严象擢拜尚书郎。象以兼有文武,出为扬州刺史。粹后为军谋祭酒,与陈琳、阮瑀等典记室。"

"亦用异才擢拜台郎":也因卓越才识被提拔为台郎,

# 台郎:尚书郎,官名,因官署为尚书台,故称。,擢:提拔。,用:以,因。

"衡宜与为比":祢衡应当与他们并列。

"如得龙跃天衢":倘若能有如巨龙腾跃于天庭大道,

# 天衢:天路,喻通显之地。此指京都。衢,四通八达的路。

"振翼云汉":振翅翱翔于银河之上,

# 云汉:银河。此指云霄。

"扬声紫微":声名远播于紫微宫阙,

# 紫微:星宿名。代指皇宫。

"垂光虹蜺":光芒垂照于霓虹之间,

# 虹蜺:彩虹。郝懿行《尔雅义疏·释天》:"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暗)者为雌,雌曰霓(蜺)。"

"足以昭近署之多士":便足以让朝廷近署的众多贤士看到荣光,

# 多士:此指人才众多。,署:官署。,昭:显示。

"增四门之穆穆":为皇宫四门增添庄严肃穆的气象。

# 穆穆:恭敬,肃敬。《尚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四门: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之所)的四方之门。此代指朝廷。

"钧天广乐":天上的钧天广乐,

# 钧天广乐:天上的音乐,即仙乐。《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必有奇丽之观":必定伴有瑰丽奇绝的景象;

"帝室皇居":帝王的宫殿居所,

"必蓄非常之宝":必定珍藏着非凡稀有的宝物。

"若衡等辈":像衡这样的人才,

"不可多得":实在是世间少有。

"《激楚》、《阳阿》":《激楚》、《阳阿》,

# 《阳阿》:舞名。《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激楚》:曲名。《楚辞·招魂》:"宫廷震惊,发《激楚》些。"

"至妙之容":这样至美的乐舞,

"掌技者之所贪":是掌管技艺的人渴求的;

# 掌技者:疑指宫中掌管乐舞的人。

"飞兔、騕褭":飞兔、騕褭,

# 飞兔、騕褭:皆古骏马名。

"绝足奔放":这样极速奔驰的名马,

# 绝足:犹言跑得最快。

"良、乐之所急":是王良、伯乐所重视的。

# 急:重视。,乐: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善于相马。二人事分见《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及《季秋纪·精通》。,良:王良,春秋时晋国大夫,善于御马。

"臣等区区":臣等微不足道,

# 区区:区区之心,指对朝廷表示忠爱之心。

"敢不以闻":怎敢不将此事禀明!

"陛下笃慎取士":陛下审慎选拔人才,

# 笃慎:专意谨慎。

"必须效试":必须经过考察试用,

# 效试:验证、考试。

"乞怜衡以褐衣召见":恳请恩准让祢衡以平民身份接受召见。

# 褐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服,此借指无官职者的身份。

"无可观采":如果没有值得欣赏的才能,

"臣等受面欺之罪":臣等甘愿承担当面欺君的罪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荐祢衡表》为东汉文学家孔融所作。作者开篇即指出历代帝王为维系统治的普遍规律:必广寻贤才以为国用。此乃自尧帝至汉武帝等历代统治者的共性选择。至汉献帝时,天下历经劫难,尤需才德兼备、忠直慷慨之士匡扶社稷,而祢衡恰为此时应运而生的俊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后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建安十三年因触怒曹操被杀。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为东汉末年一代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其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申张教化,荐贤举能,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其文章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气势充沛。《临终诗》为其代表作品。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人,为人恃才负气却极爱惜人才,与比自己小十六岁、“英才卓跞”的祢衡交好,因赏识祢衡的才华,故向东汉朝廷上表推荐,写下《荐祢衡表》;正如《后汉书》卷八十下《孔融传》所载,他“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正因如此爱惜人才、荐达贤士的一贯作风,海内英俊皆信服之,而对祢衡的推荐正是其这一品格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奏疏体裁的荐文。文章以历代招贤惯例为引,盛赞祢衡才学卓越、品德忠直、辩才出众,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等比喻凸显其价值,恳请汉献帝召见,表达作者为国荐才的赤诚之心。

2. 写作手法

比喻:“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伎者之所贪;飞兔騕褭,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中,孔融以“激楚”“阳阿”(代指至美乐舞)、“飞兔”“騕褭”(代指神骏良驹)为喻,将祢衡比作乐中极品、马中神骏。前者言其才德如乐舞般动人心魄,令识才者渴慕;后者言其禀赋如良驹般卓绝超凡,使求贤者亟盼。此喻层层递进,既凸显祢衡“不可多得”的稀缺性,又以“掌伎者之所贪”“良乐之所急”的迫切语态,传递出孔融对祢衡的极致推崇,以及急于为国荐才的炽烈情感与拳拳之心。用典:“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此句巧用汉武帝(世宗)招贤典故。原典指世宗继位后广求贤能以弘基业,天下才士纷纷归附。作者以世宗招贤的历史范例类比,借“群士响臻”的理想图景,暗衬当下招贤力度之不足,委婉敦促帝王效仿先帝求贤以图中兴,将荐才主张依托历史权威增强说服力。排比:“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以短句排比,层层递进地展现祢衡的学习深度与记忆天赋,如连珠炮般强化“天才少年”的形象,情感上充满作者对其才学的惊叹与倾倒。

3. 分段赏析

开篇至“异人并出”本部分开宗明义,阐述历代明君皆重视招揽贤才以安定社稷。孔融开篇即引古证今:“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意指尧帝时洪水肆虐,天下不宁,尧为求安定,广征贤才共治天下。及至汉武帝(“世宗”)继位,为光大祖业,亦“畴咨熙载”,广泛访求能弘扬帝业的能臣,遂有“群士响臻”之盛况,四方英才云集响应。笔锋一转,论及当世:“陛下睿圣,篡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孔融称颂汉献帝(“陛下”)睿智圣明,继承大统。然其所临乃末世乱局(“遭遇厄运”)。献帝为匡扶汉室,夙兴夜寐,勤勉谦恭(“劳谦日仄”)。此至诚感动上天(“维岳降神”),故降下非凡人才(“异人并出”),其中便有祢衡。此段既赞帝德,亦为下文引出祢衡张本,暗示其乃应时而生之“异人”。第二部分“窃见处士平原祢衡”至“良乐之所急也”孔融力荐祢衡,盛赞其非凡才德: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其人格“淑质贞亮”(美善忠直),其才学“英才卓跞”(卓绝超群)。其天赋异禀令人惊叹:初涉典籍即能“升堂睹奥”,深悟精髓;记忆力超凡,“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思维敏捷,“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其领悟与谋划之能远超桑弘羊、张安世等前贤,“诚不足怪”。其品格刚正高洁:“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爱憎极其分明,“见善若惊,疾恶若仇”,其刚烈气节堪比当面指斥魏文侯的任座和以死直谏的史鱼,“殆无以过也”。其仪表风姿与辩才同样卓异,孔融以“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喻其出类拔萃,若立朝堂“必有可观”;其“飞辩骋辞”时气势磅礴如泉涌(“溢气坌涌”),剖析疑难势如破竹(“解疑释结”),应对论敌游刃有余(“临敌有余”)。孔融援引前代楷模:贾谊自请制匈奴、终军请缨缚南越,皆“弱冠慷慨”而为国建功;并举当代路粹、严象因“异才”擢拜台郎,力证祢衡足堪比肩。他深信若祢衡得用,必如“龙跃天衢,振翼云汉”,光耀朝廷(“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孔融更以两组精妙比喻极言其珍贵与稀缺:祢衡如同天界“钧天广乐”之奇观、帝室“非常之宝”,乃“不可多得”;亦如至妙乐曲“激楚阳阿”令乐师沉醉(“掌伎者之所贪”),如同绝世良驹“飞兔騕褭”为伯乐渴求(“良乐之所急也”),实乃应时而生的稀世奇才。第三部分“臣等区区”至结尾,孔融于结尾郑重表态:“臣等区区,敢不以闻。”表明自己虽位卑言轻,但见如此栋梁之才,不敢不向陛下举荐。他深知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故恳请“令衡以褐衣召见”(以平民身份受召面试)。最后,孔融以自身官职作保:“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若祢衡经陛下亲自检验后确无真才实学,他甘愿承担欺君之罪。此段言辞恳切,态度谦恭而坚决,足见其荐才之诚心与担当。

4. 作品点评

文章开篇以历史为镜,从尧帝治水招贤、汉武帝弘业纳士,引出汉献帝“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的时代命题。此段以宏阔视野铺陈帝王求贤传统,既为祢衡出场铺垫,又暗含“乱世需才”的现实关切。孔融将祢衡置于“洪水横流,帝思俾乂”的宏大叙事中,既凸显其“应时而生”的使命感,又强化了荐贤的政治正当性。孔融善用铺排、夸张与典故,使文章兼具骈俪之美与雄辩之力。如以“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作喻,突显祢衡卓绝之姿;借贾谊、终军之典,彰显其壮志豪情。更以“龙跃天衢”“垂光虹蜺”等瑰丽语汇渲染其政治抱负,形成“文气贯注”的独特感染力。这种“气扬采飞”的文风,既符合汉代赋体文学的审美传统,又彰显孔融“以气运词”的个性特质。结尾“臣等区区,敢不以闻”的决绝表态,将荐贤行为升华为士人的精神宣言。孔融以性命为祢衡作保,既是对汉代“举贤良方正”制度的呼应,亦投射其“以诚立身”的文人品格。这种“敢冒欺君之罪”的勇气,与祢衡“见善若惊,嫉恶如仇”的性情形成互文,共同构成汉末士人“刚直敢言”的群体画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应璩《诗 其二十一》

下一篇:汉·佚名《恒灵时童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