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chūn
guī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xīn
zhuāng
lián
luò
juǎn
luó
wéi
qīng
zhēn
diàn
qiáng
yīn
shàng
chí
chūn
chóng
fēi
wǎng
què
yǐn
huā
zhī
xiàng
wǎn
duō
chóu
xián
chuāng
táo
shí

译文

她刚化好妆,容颜楚楚动人,很是可爱,夕阳渐渐西下,卷起了轻纱窗帘。香炉中飘出的香气让清凉的竹席更加宜人,墙角的阴影悄悄爬上了台阶。春天的虫子在门窗边飞舞,傍晚的鸟儿隐身于花枝之中。傍晚时分,心中涌起许多愁绪,正是那闲窗下桃李花开的时节。

逐句剖析

"新妆可怜色":她刚化好妆,容颜楚楚动人,很是可爱,

# 可怜:指“可爱”。

"落日卷罗帷":夕阳渐渐西下,卷起了轻纱窗帘。

# 罗帷:指丝制帷幔。罗:一作帘。

"炉气清珍簟":香炉中飘出的香气让清凉的竹席更加宜人,

# 珍簟:指精美的竹席。,炉气:香炉的烟气。炉:一作淑。

"墙阴上玉墀":墙角的阴影悄悄爬上了台阶。

# 玉墀:台阶的美称。

"春虫飞网户":春天的虫子在门窗边飞舞,

# 网户:指雕刻有状花纹的门窗。

"暮雀隐花枝":傍晚的鸟儿隐身于花枝之中。

"向晚多愁思":傍晚时分,心中涌起许多愁绪,

"闲窗桃李时":正是那闲窗下桃李花开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意写得很含蓄,始终没有说明这位宫女为什么在傍晚开始精心打扮,也没有说破这位宫女在愁什么。只是写到了她的期待与失望,“怨”字不露痕迹,这是王维宫怨诗的含蓄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写宫廷女子的愁思,写作于开元九年(721)当时诗人担任太乐丞一职,创作时间应该与《扶南曲歌词》相差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通过晚春时节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女子新妆后在落日余晖下的孤寂,从室内的炉气、竹席到室外的春虫、暮雀,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身境遇的忧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落日”,“春虫”等晚春景色,将自己的愁思融入其中,使景中含情,情因景生。细节描写:“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通过对香炉香气、清凉竹席、墙阴石阶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寂寞与愁绪。情景交融:全诗将晚春之景与诗人的愁思完美融合,以景衬情,情随景现,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描绘一位女子刚刚梳妆完毕,容貌楚楚动人。“可怜”意为可爱,生动地展现出女子新妆后的娇美。然而,“落日卷罗帷”的画面却陡然一转,落日余晖下,女子缓缓卷起罗帷,落日暗示时光流逝,为全诗奠定了感伤基调,也暗示女子的孤独寂寞,美好的妆容却无人欣赏。颔联则从描写人物转向室内外环境。屋内香炉散发的香气,使珍贵的竹席也染上清幽气息,给人静谧之感。“墙阴上玉墀”,写随着时间推移,墙的阴影渐渐爬上了玉阶,以时间变化体现出环境的寂静与清冷,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百无聊赖、寂寞的心境。颈联则将视角转向室外晚春之景。春天的虫子在窗前的网上飞舞,暮色中的鸟儿隐藏在花枝间。描绘出晚春傍晚生机勃勃却又略带朦胧的景象。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幽静,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尾联首先点明时间,此时女子心中充满愁绪。“闲窗桃李时”,透过闲静的窗户,看到桃李盛开的晚春景色,桃李盛开象征美好春光,却引发女子对时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六)》

下一篇:唐·白居易《读庄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