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zhū
guì
gōng
zhàng
gōu
xié
liáng
wǎ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luò
fàng
chuán
hǎo
qīng
fēng
shēng
làng
chí
zhú
shēn
liú
chù
jìng
liáng
shí
gōng
diào
bīng
shuǐ
jiā
rén
xuě
ǒu
piàn
yún
tóu
shàng
hēi
yīng
shì
cuī
shī
lái
zhān
shàng
fēng
chuán
tóu
yuè
hóng
qún
shī
湿
yān
cuì
dài
chóu
lǎn
qīn
liǔ
màn
wǎn
làng
huā
guī
fān
xiāo
bēi
táng
yuè
qiū

译文

落日时分乘船出游正适宜,微风轻拂,波浪缓缓涌起。竹林幽深是留住客人的地方,荷花洁净之时正是纳凉的好时机。贵公子调配着冰水解暑,佳人把藕丝洗净。头顶上一片乌云变黑,想必是雨在催促我写诗。雨落下来沾湿了席面,风势很急拍打着船头。越地女子的红裙被雨打湿,燕地女子因雨而愁眉不展。船缆靠近堤柳系好,船幔好像在浪花上漂浮。回去的路上一片萧瑟,五月的陂塘仿佛有了秋天的凉意。

逐句剖析

"落日放船好":落日时分乘船出游正适宜,

# 放船:开船,行船。

"轻风生浪迟":微风轻拂,波浪缓缓涌起。

"竹深留客处":竹林幽深是留住客人的地方,

"荷净纳凉时":荷花洁净之时正是纳凉的好时机。

"公子调冰水":贵公子调配着冰水解暑,

# 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公子:称富贵人家的子弟。

"佳人雪藕丝":佳人把藕丝洗净。

# 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佳人:美女。

"片云头上黑":头顶上一片乌云变黑,

# 片云:极少的云。

"应是雨催诗":想必是雨在催促我写诗。

"雨来沾席上":雨落下来沾湿了席面,

# 沾:打湿。

"风急打船头":风势很急拍打着船头。

# 急:一作“恶”。

"越女红裙湿":越地女子的红裙被雨打湿,

# 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妓。

"燕姬翠黛愁":燕地女子因雨而愁眉不展。

# 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燕姬:燕地的美女,代指歌妓。

"缆侵堤柳系":船缆靠近堤柳系好,

# 缆:系船的绳子。

"幔宛浪花浮":船幔好像在浪花上漂浮。

"归路翻萧飒":回去的路上一片萧瑟,

# 萧飒:(秋风)萧瑟。,翻:却。

"陂塘五月秋":五月的陂塘仿佛有了秋天的凉意。

# 陂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乃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作。在这组诗中,第一首着重描绘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迷人之处以及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第二首则聚焦于出游“遇雨”后,诗人自身的情绪感受以及从中发掘出的生活趣味。总体而言,这两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以及其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乃杜甫早年困居长安时,陪同贵公子们携妓纳凉的即兴创作。仇兆鳌认为,此诗创作年月难以精确考证,大致作于天宝年间尚未战乱之时。杜甫参与这样的活动,也是为在长安谋求生计而不得已为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两首五言律诗,也是宴饮题材的诗。描绘了在落日时分,众人乘船于丈八沟,微风轻拂,在竹深荷净之处纳凉的惬意场景。贵公子调制冰水,佳人摆弄藕丝,充满闲情逸致。随后天气变化,片云变黑,雨意袭来,诗人觉得是雨在催他作诗。第二首则着重描写雨来后的情景,雨水打湿席面和船头,越女红裙、燕姬翠黛都因雨而呈现出不同状态,船缆系于堤柳,船幔如在浪花上漂浮。归路中一片萧飒,五月的陂塘仿佛有了秋意。展现了宴饮过程中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诗人对这一场景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借落日、微风、翠竹、净荷等景色,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氛围,表达诗人对宴饮环境的喜爱。“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通过描写雨中风急的景象,展现出宴饮过程中氛围的变化,也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感慨。细节描写:“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细致刻画了贵公子调制冰水和佳人摆弄藕丝的动作,生动展现出宴饮时的细节,增添生活气息。“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通过描写越女红裙被雨打湿、燕姬因雨而愁的神态,从细节处表现出雨对人物的影响,使场景更加生动形象。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描述出发及途中的种种乐事。开篇“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点明众人于太阳落山之际乘船出游,微风轻拂,船行缓慢。彼时,红粉佳人或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或嬉笑玩闹,而杜甫等人则陪伴左右,一同用餐、调笑、作诗取乐。这两句不仅精准点出出游时间为傍晚,地点是在湖上,更以简洁笔墨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颔联“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同样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竹深”与“荷净”四字,让读者仿若能看到茂密翠竹成林、荷花清香四溢的景象,在静态之美中悄然融入动态元素。​颈联“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着重刻画舟中人物。此处“雪”作动词,意为擦拭断藕上的藕丝。从字面上看,“雪”与前文“冰”字相呼应,营造出清冷色调,将这场水上游乐宴饮从可能的喧闹,装点得清新雅致,给人带来清幽凉爽之感。​尾联“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打破了先前营造的清幽凉爽氛围。此句既表明杜甫的处境身份,又以诙谐之语化解由此产生的些许窘迫。“应是雨催诗”诙谐俏皮,带着一丝轻佻意味,成为高级的调侃之词,使诗的节奏陡然变化,紧扣“遇雨”诗题,同时为第二首诗埋下伏笔。​第二首诗描绘下雨之后众人一同归来的场景。鉴于第一首已提及“片云”突如其来,这里的雨自然下得迅猛,此诗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首联“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描写雨情。起句凸显雨势之猛,席面上刚调制好的“冰水”“雪藕丝”等美食都被打湿,无法享用。次句写风急浪高,与第一首中“轻风生浪迟”形成鲜明对比。​颔联“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刻画美女们遭遇风雨时的情态。江南女子只是因妆容被雨水打湿而略有不适,北方女子或许因不习惯船的颠簸摇晃,身体不适而眉头紧锁、面露愁容。这里运用互文手法,展现佳人对骤雨的强烈反应,因为在众多游人中,她们的感受最为明显。​颈联“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描绘风雨中众人的行动。刮风下雨后,歌伎们纷纷抓紧缆绳,登上摇晃的小船,原本欢乐的宴席瞬间陷入混乱。然而尾联笔锋一转,庆幸这场雨让归途变得凉爽起来。​尾联“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尽显诗人潇洒风流的精神风貌。“翻”字极具表现力,将这场风雨视为人生小插曲,无需狼狈,完美传达出诗人的豁达心境。

4.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作,皆围绕同一事件展开描绘,整体宛如一篇凝练的游记。其以清晰的脉络进行叙事,读者仿若能跟随文字,一步步走进诗中情境,每一处细节都生动鲜活,画面感呼之欲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芮挺章《江南弄》

下一篇: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