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西塔寺":来到竟陵西塔寺,
# 西塔寺:即龙盖寺。
"踪迹尚空虚":往昔的踪迹如今已是一片空寂。
"不独支公住":这里不只是支公曾居住过,
# 支公:即晋高僧支遁。
"曾经陆羽居":曾经陆羽也在此居住。
"草堂荒产蛤":荒废的草堂里生长着蛤蜊,
"茶井冷生鱼":冰冷的茶井中游动着鱼儿。
"一汲清泠水":汲取一瓢清澈的井水,
# 水:一作饮。
"高风味有余":那高雅的风味依然留存。
# 高风:高尚的风操。
盛唐诗人
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人。开元末曾入张九龄荆州幕府。早年与王维交往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天宝后入蜀,与杜甫诗酒唱和。其所作诗多为五绝,描写田园山水,有清幽淡雅之趣。代表作品有《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华子冈》。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西塔寺如今的荒芜景象,曾经陆羽与支公居住的草堂已荒,茶井生冷。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陆羽等前人的追思,以及对陆羽茶文化的怀念与敬仰。
2. 分段赏析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开篇点明地点是竟陵的西塔寺,“踪迹尚空虚”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寂寥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这两句诗通过提及支公和陆羽这两位与西塔寺有关的人物,丰富了西塔寺的文化内涵。“支公”在佛教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陆羽”则是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居住为西塔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发读者对往昔的遐想。“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这两句诗具体描绘了如今西塔寺的破败景象。“草堂荒”说明曾经的建筑已荒废,“产蛤”更增添了几分荒凉;“茶井冷”则突出了茶井的清冷,“生鱼”给人一种荒芜、寂静之感,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余。”诗人在这一片荒芜中汲取清泠的井水,感受到其中留存的高雅风味。“高风味”既指井水本身的清冽,更象征着陆羽所代表的茶文化的高雅和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陆羽以及茶文化的追思和敬仰。
上一篇:唐·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