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惊宠辱空忧喜":不要为宠辱得失而空自忧伤欢喜,
# 宠:荣。
"莫计恩仇浪苦辛":不要计较恩仇而徒然痛苦艰辛。
# 浪:徒然,白白地。
"黄帝孔丘何处问":黄帝与孔丘如今又何处去问,
"安知不是梦中身":怎知我们如今不是梦中的身影?
# 安知不是梦中身:句下全诗注云:“旧有《献寿》、《游春》《从军》、《平戎》、《秋思》、《秋夜》、《春思》、《赠远》十五篇,本王涯、张仲素诗,今删去。”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莫惊宠辱空忧喜”中“莫惊”直接劝诫,“宠辱”涵盖人生得失境遇,“空忧喜”点明因宠辱产生的忧喜皆为徒劳。此句立足现实,传递出道家超脱世俗名利、不为外物所扰的思想,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开启对人生态度的哲思引导,让读者直面世俗执念的无意义。次句“莫计恩仇浪苦辛”延续劝诫逻辑,“莫计”劝人放下,“恩仇”涉及人际恩怨,“浪苦辛”强调计较恩仇只会徒增痛苦。进一步深化对世俗纠葛的超脱观,从宠辱拓展到恩怨,全方位劝人摒弃执念,体现佛家“放下”以得解脱的智慧,使诗作的哲理层次更丰富。三、四句“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中“黄帝孔丘”作为古今圣贤象征,“何处问”凸显圣贤难寻、人生真理难悟的迷茫与追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化用《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典故,质疑现实存在的真实性,将人生比作梦境,把对世俗的超脱思考,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使诗作从现实劝诫,跃升至对存在意义的深邃探索。
上一篇:唐·许浑《别韦处士》
下一篇:唐·韩愈《琴操十首·拘幽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