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隐掖垣暮":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
#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啾啾栖鸟过":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星临万户动":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
# 临:居高临下。,星:群星。
"月傍九霄多":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 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傍:靠近。
"不寝听金钥":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
#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因风想玉珂":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 珂:马铃。
"明朝有封事":明日早朝要上封事,
#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数问夜如何":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花丛隐于宫墙、鸟儿啾啾飞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萧瑟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以星空下宫殿的宏大和月亮的明亮,暗示自己身处宫廷的特殊环境,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与自身责任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春宿左省》生动展现了杜甫在上封事前,于门下省值夜时的心境,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高尚精神。开篇“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描绘值夜伊始“左省”之景。乍看是随性的即景描写,实则章法缜密。暮色渐浓,“左省”内花朵隐隐约约,投林的鸟儿鸣叫着飞过,画面真切,仿若就在眼前。花与鸟点明“春”,“花隐”“栖鸟”之景契合傍晚与值宿情境,紧扣诗题,足见杜甫的精妙构思。“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由暮入夜,勾勒出夜空景色。群星映照下,宫殿的千门万户似在闪烁;宫殿高耸入云,仿佛月光也格外多。此联对仗工整,生动传神,将宫殿的巍峨夜景与高远帝居展现得淋漓尽致,虚实相生,语意双关,“动”“多”二字堪称“句眼”,令境界全出,巧妙地实现了由景到情的过渡。“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描述值夜时的状态。杜甫夜不能寐,恍惚听到宫门开启的锁钥声,又因风吹檐铃,联想到百官上朝的马铃响。这些想象之语,深刻体现出他心系国事、担忧耽误上朝的心情。写法上独树一帜,以“不寝”切入,深入刻画值宿时的心理活动,构思精巧,词意深邃,笔法空灵。“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点明“不寝”缘由,持续渲染值宿心情。次日早朝要上封事,杜甫心绪难安,多次询问更夫时间。“数问”强化了他寝卧难安之感,全诗至此收尾,韵味悠长。结尾从宿省延伸至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有力,词意含蓄,满溢着忠君爱国之情。这首诗带有一定应制诗风格,写得规整恰当,在杜甫的五律中独具特色。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从暮至夜,再到将晓、明朝,叙述详尽且富有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严谨又不失灵动、诗意明达而含蓄蕴藉的特点。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盖忧君谏政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陆贻典:尽忠补过之意,溢于言表。查慎行:灵武即位以后,缺事多矣。岑嘉州云:“圣朝无缺事。”不如老杜“明朝有封事”为纪实也。何义门:“金钥”自内出,“玉珂”从外入。纪昀:平正妥帖,但无深味。三、四赋现景,诗话穿凿无理。结二句是五、六注解。无名氏(甲):因星月而抚民之爱,事主之忠,具见于此,所谓“文章有神”也。无名氏(乙):神采贯古,五、六展拓虚空。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九衢寒雾敛,万井曙钟多”,右丞壮语也,杜“里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精彩过之。
明胡应麟《诗薮》
# 周敬曰:正大冠冕,近臣规度。赵云龙曰:情思宛然,故自可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唐云:“花”见“春”,“暮”见“宿”,五字写尽题目(“花隐”句下)。钟云:“动”字之景,在“万户”上看出。敬夫云:“动”字有神气(“星临”句下)。敬夫云:山野之言易工,仁宦之诗每俗。如“避人焚谏草”、“明朝有封事”,仕宦事也。沉冠冕之中,风神掩映矣。二诗神韵悉敌,以法律论之,稍逊“尽刻传呼”之作。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折衷》
# 赵子常曰:凡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之类是也。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推此可见。刘会孟曰:“星临”句与“风连西极动”相近,“星临”较奇。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此诗之妙,妙于将题劈头写尽,却出已意,得大宽转。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
# 前四句皆不寝之景,一字不妄。杜陵早岁诗,固有典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善写幽细之景,余万喜其正大者,如“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真堪羽翼《风》《雅》。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赵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乃“眼”之在句底者。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又《宿左省》作“月傍九霄多”句。从来言月者,只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则曰:“月傍九霄高”,以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
清叶燮《原诗》
# “宫云去殿低”、“月傍九霄多”,皆形容宫殿之高耳。五恐宫门已开,六恐朝上已集,及数问夜漏如何,极尽胸中有事,竞夜无眠光景。又云:五、六本一意,看他句法不合掌。不寝即不寐,用寐字便不老。
清黄生《唐诗摘钞》
# 按三、四,只是写景,而帝居高迥,全已画出。后四,本贴“宿”字,反用“不寝”二字,翻出远神,都无滞相。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动”字警,“多”字有义味,他人不敢下。
清王士禛《唐诗近体》
# 起有秀致,三、四雄亮名句,然一险一爽。在五、六自趋问结耳。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是华贵语。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五、六是腹中有事、忧上猜疑,写得逼真。
清黄生《杜诗说》
下一篇:唐·杜甫《古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