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兔月初明":在辽城东方一带,月亮刚刚升起来,
# 玄兔:一作“玄菟”。古郡名,汉武帝时期置,辖境相当于今辽宁东部及朝鲜咸镜道一带。这里指代辽城的东方。
"澄辉照辽碣":澄澈的月色普照着辽城。
# 辽碣:辽水和古辽东碣石山的并称,这里指高句丽占领下的整个辽东地区。李世民《亲征高丽手诏》:“今欲巡幸幽蓟,问罪辽碣。”
"映云光暂隐":月光映照在云上时月亮隐藏在云里,
# 光:一作“花”。
"隔树花如缀":隔着桂树树影,似乎可见月中桂花把月亮点缀起来。
# 缀:连缀。
"魄满桂枝圆":月圆时可见月中桂花树枝的全貌,
# 桂枝:神话传说中月亮里生有桂树。,魄满:月亮圆圆的。魄:指月的光辉。
"轮亏镜彩缺":月缺时则好像明镜缺了半边。
# 轮亏:谓月轮亏损,即非满月。轮,月轮,月亮。
"临城却影散":靠近城墙的地方,月影逐渐消散,
# 临城:指月光照临辽城。
"带晕重围结":月晕笼罩,层层光影环绕聚集。
# 围结:围拢聚集。,带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光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产生的光现象,常被认为是天气将要起风的征兆,俗称“风圈”。
"驻跸俯九都":车驾暂停时,我登上城楼,俯视九州,
# 九都:九州,指代天下。一作“丸都”,高句丽都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内。,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之地。
"停观妖氛灭":停下观赏,只见妖邪之气已然消散。
# 妖氛:不祥之气,诗文中多指边患。这里指高句丽军队的气焰。,停:一作伫。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咏月抒怀诗。全诗通过对辽城月夜景色的描写,借望月之景,抒发了作者攻占辽东城后的兴奋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驻跸俯丸都,停观妖氛灭”描写诗人驻扎辽城,登高远望,借月抒发心志,表达了他平定高丽侵扰的坚定决心,也展现出他对最终战胜敌人、消除祸患的信心,体现了诗人真实而坦率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写的是诗人登上辽城时看到的景象:月初升起,月光清澈明亮,照耀着辽东一带。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把玄兔看作是唐朝的东部边疆,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关注和重视。接下来的六句“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具体描写了月亮的状态。前两句写的是浮云遮住了月亮,月光暂时暗淡,但透过树影看去,月光洒在花上,好像点缀在枝头,景象很有气势。后四句则描写月亮慢慢露出微光,照在桂树枝上;当月亮变圆时,光亮也更加明亮,但有时也会出现月缺的情况,影子散开,月晕加重,诗人用细致的笔触,把月亮的形态和变化描绘得很生动。最后两句“驻跸俯丸都,停观妖氛灭”,写诗人驻扎在辽城,俯瞰丸都,借着望月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表明自己决心要清除高丽的侵扰,对战胜敌人充满信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真实而坚定的情感,就像曹操在《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样,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抒发情怀,毫不掩饰自己的志向和信心。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描写细致,色彩清新明丽,诗人通过望月的场景,表达了自己攻占辽东城后的欣喜之情。
# 触景抒情、即事咏怀之作。
现代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思熙《汉唐文史漫论》
上一篇:唐·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
下一篇:唐·史凤《八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