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ōng
yuán
yá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nán
fēng
jìng
háo
shèng
jīng
lún
liú
kūn
míng
chén
suī
yǒu
kuāng
xīn
zhōng
wéi
huò
rén
shì
qián
guāng
wǎn
shuǐ
bīn
zhù
kōng
yuán
běi
jiāng
tiān
zhù
lín
xuě
wàn
yuè
yún
kāi
jiǔ
jiāng
chūn
tài
jiē
píng
rán
hòu
tuō
wēi
shēn
qīng
jiā
shì
jīn
dǐng
nián
mào
cháng
xīn
suǒ
yuàn
dào
zhōng
rán
bǎo
qīng
zhēn
nòng
jǐng
bēn
pān
xīng
jīn
suí
wáng
qiáo
cháng
nián
tiān
bīn

译文

南风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的呼啸,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经常在雄鸡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风光。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屋定居,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雪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月光,云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我在这里要把全部家产用来炼仙丹,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我可以驾驭太阳去蓝天上欣赏美景,我可以攀摘星星到银河边嬉戏游玩。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雾一起去吧,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

逐句剖析

"南风昔不竞":南风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的呼啸,

# 南风昔不竞:《左传》: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太白借用作晋朝南渡兵力不竞解。竞,呼啸。

"豪圣思经纶":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

# 豪圣:豪杰圣人。

"刘琨与祖逖":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

"起舞鸡鸣晨":经常在雄鸡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

"虽有匡济心":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

# 心:决心。

"终为乐祸人":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

# 终为乐祸人:《晋书》: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论曰:祖逖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原其素怀,抑为贪乱者矣。太白乐祸之论盖本于此。《梁书》:高诅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

"我则异于是":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

"潜光皖水滨":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风光。

# 潜光皖水滨:曹植诗:“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太平寰宇记》:皖水。在舒州怀宁县西北,自寿州霍山县南流入,经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十里入大江,谓之皖口。《一统志》:皖水在潜山县北,下流会潜水,经府城,西达大江。

"卜筑司空原":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屋定居,

# 卜筑司空原:《江南通志》:太白书堂,在太湖县司空山,李白避地于此,有“卜筑司空原”之句。空,空山。

"北将天柱邻":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

# 北将天柱邻:《韵会》:“将,与也。”《唐六典注》:霍山,一名天柱,在舒州怀宁县,自汉以来为南岳。《通典》:舒州怀宁县有灊山,一名天柱山。《方舆胜览》:天柱峰,在皖山,高三千七百丈,周三百五十里。山东有瀑布。汉武帝尝登此山,即司元洞府,九天司命真君所主也。《江南通志》:天柱山,在安庆府潜山县,与潜山连,其峰最高,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屹然为尊,道书谓之司元洞天。汉武帝尝登封于此,以代南岳。山有魏左慈炼丹故迹。邻,相邻。

"雪霁万里月":雪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月光,

# 霁:晴天。

"云开九江春":云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

# 九江:在浔阳。

"俟乎泰阶平":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

# 俟乎泰阶平:《长杨赋》:“玉衡正而泰阶平。”

"然后托微身":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

# 托:远离。

"倾家事金鼎":我在这里要把全部家产用来炼仙丹,

# 倾家事金鼎: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全为丹之鼎也。”倾家,全部家产。

"年貌可长新":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

"所愿得此道":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

"终然保清真":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

"弄景奔日驭":我可以驾驭太阳去蓝天上欣赏美景,

# 弄景奔日驭:《广雅》:“日御谓之羲和。”陈子昂诗:“还丹奔日驭,却老饵云霞。”

"攀星戏河津":我可以攀摘星星到银河边嬉戏游玩。

# 河津:谓天河之津。

"一随王乔去":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雾一起去吧,

# 王乔:王乔有三:一是上古之仙人,或称王子乔,或称王乔,《楚辞》中累引之。一是周灵王之太子晋,亦称王子乔。一是后汉时河东人,为叶县令者。

"长年玉天宾":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

# 玉天:道家所谓玉清境之天,天宝君所治,即清微天也。又王绩诗:“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避地司空原言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中先以刘琨、祖逖自比,流露匡济天下之心,因现实无奈隐居司空原。描绘了司空山“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的磅礴山景,表达对山景赞美,又借“弄景奔日驭”等幻想,展现出世求仙之念。用典,借刘琨、祖逖事表壮志;对比,将自身隐居与前人入世对比;想象,营造求仙奇幻之境等写作手法前四句表壮志,中间写隐居缘由与生活,后几句述求仙幻想。此诗展现李白复杂心境,从壮志到无奈隐居,再到求仙,情感跌宕。独特写作手法,使诗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浪漫色彩,反映诗人在困境中对精神超脱的追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白于公元756年,因永王李璘兵败受累,避居佛教名山司空山。在此期间,为抒发这段特殊经历中的心境,他创作了《舒州司空山瀑布》《避地司空原言怀》等作品。在这一年多的避居时光里,李白经历了从参与永王幕府到因兵败而陷入困境,只能选择在司空山隐匿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避地司空原言怀》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隐居抒怀为题材的诗。诗中先以刘琨与祖逖壮志未酬自引,体现自己虽有匡扶济世心,却无奈受挫的感慨。接着描绘自己选择在皖水之畔、司空原隐居,与天柱山为邻的超脱尘世生活。又借描绘司空山气势磅礴的山云图,营造出奇幻的氛围,表达了对山景的赞美。同时,通过幻想自己随王乔升仙、成为玉天宾客,展现出出世求仙之念,借隐居与求仙意象,写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理想精神世界。

2. 写作手法

用典:“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运用了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刘琨和祖逖为东晋时期有远大抱负的志士,他们听到鸡鸣便起床舞剑,立志为国家效力。李白借此典故,表明自己原本也有着积极进取、匡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对比:将自己“潜光皖水滨”的隐居生活与刘琨、祖逖积极入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刘琨和祖逖积极投身于国家事务,试图匡扶晋室;而李白因现实的无奈,选择在皖水之滨隐藏光芒,过着隐居生活。借景抒情:“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描绘了雪后初晴,明月照耀万里大地,云雾散开,九江迎来春天的壮丽景色。诗人借司空原周边如此开阔、美好的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直抒胸臆:“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等语句直接表明诗人内心的想法。诗人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虽怀有匡救国家的热忱之心,但却因现实中一些“乐祸人”的存在,导致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愤懑。

3. 分段赏析

首句“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以“南风不竞”暗示局势不佳,引发诗人及豪杰圣贤筹划治理国家的想法,为全诗奠定忧国基调,引出下文自身志向。第二句“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运用典故,以刘琨、祖逖自比,表明诗人曾有积极进取、匡扶济世的雄心壮志,让读者明晰其初心。第三句“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直抒胸臆,诗人直接道出虽胸怀大志,却因现实中“乐祸人”阻碍而壮志难酬,凸显内心无奈与愤懑。第四句“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转折,表明自己与刘琨、祖逖不同,因现实无奈选择在皖水隐居,体现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抉择。第五句“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叙述自己在司空原建房隐居,点明地理位置,为描绘隐居生活与心境铺垫。第六句“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借景抒情,描绘雪后明月、云开江春美景,营造宁静氛围,抒发隐居时复杂心境,既有宁静享受,也含对未来期许。第七句“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表明诗人等待世道太平后再奉献力量,体现其心系天下,未因隐居完全放弃抱负。第八句“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表达诗人想倾尽家财炼丹求长生,反映其在现实无奈下,试图从求仙问道寻精神寄托。第九句“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强调希望通过求仙保持高洁品性,展现诗人对自身精神境界的坚守与追求。第十句“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发挥想象,描绘追逐日神、攀星戏于天河的奇幻场景,体现对超脱尘世、自由仙境的向往。尾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延续想象,幻想跟随仙人王乔,成为天庭宾客,进一步强化出世求仙之念,展现理想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羽《赠人》

下一篇:唐·李世民《辽城望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