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舞袈裟":沙弥舞动着袈裟,
# 沙弥:俗称“小和尚”。在佛教僧团中,指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
"走向踯躅飞":走向那踯躅花纷飞之处。
"闲步亦惺惺":在山间闲步,神志清醒,
"芳援相依依":芬芳的藤蔓相互依偎。
"噎塞春咽喉":浓郁的春光仿佛堵住了喉咙,
"蜂蝶事光辉":蜂蝶在光辉中忙碌。
"群嬉且已晚":群聚嬉戏的时光已近傍晚,
"孤引将何归":独自引领又将回到何处?
"流艳去不息":艳丽的景色不断流逝,
"朝英亦疏微":早晨的花朵也变得稀疏微小。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开篇以动态场景入笔,沙弥舞动着袈裟,走向那踯躅花纷飞之处。“舞”“走向”“飞”等动词,勾勒出鲜活的画面,将沙弥的灵动与花飞的绚烂结合,展现出山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面,为全诗奠定了鲜活的基调。“闲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写人在山间闲步时的清醒明悟,以及芬芳的藤蔓相互依偎的景象。“惺惺”既指人的清醒,也暗合山间环境的清明;“芳援相依依”则以拟人手法写草木之情态,传递出自然的和谐与亲昵,体现出诗人对山间宁静氛围的感知。“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辉”:“噎塞春咽喉”以奇特的比喻,写出春光浓郁得仿佛让人窒息;“蜂蝶事光辉”则描绘蜂蝶在春光中忙碌,尽享光辉时刻的情景。此联进一步渲染春日的繁盛,通过感官的描写与蜂蝶的动态,展现春景的热烈与美好。“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笔锋一转,从热闹的群嬉场景转向对时间与归宿的思考。“群嬉且已晚”暗示欢乐时光的短暂,“孤引将何归”则以问句透出迷茫,既可能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索,也暗含对万物归宿的感慨,情感由乐转忧。“流艳去不息,朝英亦疏微”:以“流艳去不息”写艳丽的景色不断流逝,“朝英亦疏微”叹早晨盛开的花朵也渐渐稀疏微小。两句直抒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留存的怅惘,将之前的生机与此刻的疏微对比,深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