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树先春雪满枝":巩县的树早春雪满枝,
# 先春:先于春,早春。,巩:地名,在洛阳附近。
"上阳宫柳啭黄鹂":上阳宫柳树婉鸣黄鹏。
# 啭:鸣叫。,上阳宫:唐代宫名,在洛阳。
"桓谭未便忘西笑":没有立即忘记向西笑,
# 西:指西安。,未便:未必,不一定就。
"岂为长安有凤池":难道因为长安有凤池。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写作手法
用典:“桓谭未便忘西笑”巧用“桓谭西笑”典。东汉桓谭言人闻长安乐,便出门西向而笑,表对长安向往。温庭筠以桓谭自比,借其对长安之向往,隐晦抒发自身对长安憧憬。长安是政治文化中心,作者借此暗示渴望赴长安求机遇、展抱负。用典使抒情委婉,激发联想,还融入历史文化,增添诗歌底蕴与厚重感,让内涵更深刻。
2. 分段赏析
唐代诗坛中,以洛阳为主题的诗作数量可观,杜牧与杜甫甚至曾创作同名诗篇。其中,某诗首联别具匠心,描绘出巩、洛两地春雪覆枝的清冷与上阳宫内柳间黄鹂啼鸣的盎然生机。此处提及的“上阳宫”,旧址位于今河南洛阳,据《新唐书·地理志二》记载,该宫建于上元年间,坐落于禁苑东侧,与皇城西南角相接,唐高宗晚期常在此听政理事。最后两句巧妙化用“桓谭”典故,以“西笑”表明对帝都的向往,暗喻诗人渴望跻身“凤池”(代指朝廷重要职位)实现抱负。桓谭为东汉时期的著名琴家,沛国相人,其在《新论·祛蔽》中所言“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此后成为文人墨客表达对帝都倾慕之情的经典意象。从诗歌的深层意蕴来看,前两句的“雪”字或暗含诗人自喻之意,结合“雪满枝”,或可解读为诗人期望在巩县任职,如同春日的枝桠承载白雪,这与诗人在《投翰林萧舍人》中“一枝何日许相容”的期盼一脉相承;之后借他人对长安的向往,委婉流露出一丝讽喻意味。前句春景明媚,后句仅余对朝廷高位的渴盼,字里行间似有长安繁华不再的慨叹。若从政治角度剖析,该诗或隐含着诗人对京城政治局势的忧虑与悲观预判。
上一篇:唐·吴融《送杜鹃花》
下一篇:唐·贾岛《郊居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