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
#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
"新雨山头荔枝熟":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万里桥边多酒家":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
# 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
"游人爱向谁家宿":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 爱向:爱戴归向。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纪游题材的七言绝句。首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描绘锦江西面烟雾迷蒙、江水碧绿的景象;次句“新雨山头荔枝熟”点明雨后山头荔枝成熟,增添了生机与色彩;第三句“万里桥边多酒家”引出万里桥边酒家众多的场景;末句“游人爱向谁家宿”以问句的形式,表现出游人面对众多酒家的选择,也侧面烘托出此地的繁华热闹。整首诗围绕成都的景色与市井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成都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锦江的烟水、山头的荔枝、万里桥边的酒家等景物,将对成都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融入其中。想象:末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是写景,描绘了锦江西面烟波浩渺、江水碧绿,雨后山头荔枝成熟的画面。从视觉角度出发,“烟水绿”“荔枝熟”色彩鲜明,营造出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氛围,景中含情,透露出诗人对成都自然景色的欣赏。后两句“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由自然景色转到人文景观,万里桥边众多的酒家,引发游人选择投宿之处的思考。“多酒家”直接点明市井的繁华,问句则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往来的游人、热闹的场景,展现出成都的热闹与活力。
4. 作品点评
《成都曲》是张籍诗歌中的佳作,短短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如同口语却意味深长。诗人巧妙地选取富有成都特色的景物,将自然景观与市井生活相结合,景景有情,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成都的独特魅力。诗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市井繁华的描绘,以小见大,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成都的深情眷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 诗人写成都,善于抓取最具特征性的景物,以及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一个片断,让人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被诗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染。
现代现代学者张国举
上一篇:唐·杜甫《山寺》
下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