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féng
dào
shì
yún
gō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chūn
cǎo
fán
gēng
zhòng
mǎn
tián
yuán
zhuó
jiǔ
liáo
quàn
nóng
ān
yán
wén
jīng
shān
shí
chū
táo
huā
yuán
cǎi
qiáo
guò
běi
mài
yào
lái
西
cūn
cūn
yān
yún
zhēn
yǒu
guī
zhàng
qián
xiāng
féng
rán
shì
chóu
xiè
hòu
huān
gòu
zhǐ
yīn
qín
wèi
sāng
qīng
zhèn
liù
nài
ǒu
chāng
yùn
jiàn
cǎo
xiào
jiē
kuáng
réng
lián
kǒng
qiū
è
qíng
shì
dào
guì
xián
yǎn
西
shān
xià
mén
tíng
hǎn
rén
shí
huán
qīng
cóng
ěr
liàn
dān

译文

春末草木繁茂,田间处处是农人耕作的身影。我独饮自斟聊以慰藉,难与乡野农夫畅谈心志。忽闻隐居荆山的云公道士,暂离桃花源般的仙境。他打柴穿过北面山谷,又卖药来到西边村落。村中炊烟袅袅,日暮时分,他沿草木丛生的小路归来。我拄杖迎上前去,他容颜如昔未改。偶遇故人欣喜驻足,殷勤叙说别后离情。他赞我才华可搏击长空,当如大鹏展翅高飞。奈何生逢盛世却独遭遗弃,困守荒野草泽。既笑楚狂接舆的避世癫狂,又怜孔子周游的落魄艰辛。世人趋炎附势,我独守清寂之道。隐居于西山下,门庭冷落少人迹。何时能回到清溪畔,随你一同炼制仙丹。

逐句剖析

"春余草木繁":春末草木繁茂,

"耕种满田园":田间处处是农人耕作的身影。

"酌酒聊自劝":我独饮自斟聊以慰藉,

# 酌酒聊自劝:鲍照《拟行路难》:“酌酒以自宽。”

"农夫安与言":难与乡野农夫畅谈心志。

"忽闻荆山子":忽闻隐居荆山的云公道士,

# 荆山子:指云公。《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荆山在(南漳)县西北八十里,三面绝险,惟东南一隅,才通人径。”

"时出桃花源":暂离桃花源般的仙境。

"采樵过北谷":他打柴穿过北面山谷,

"卖药来西村":又卖药来到西边村落。

"村烟日云夕":村中炊烟袅袅,日暮时分,

# 云:助词,无义。

"榛路有归客":他沿草木丛生的小路归来。

"杖策前相逢":我拄杖迎上前去,

# 策:手杖。,杖:同“仗”。

"依然是畴昔":他容颜如昔未改。

# 畴昔:昔日。畴,助词,无义。

"邂逅欢觏止":偶遇故人欣喜驻足,

# 觏止:遇见。《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止,助词,无义。,邂逅:不期而遇。《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殷勤叙离隔":殷勤叙说别后离情。

# 叙离隔:叙离阔之思。

"谓予搏扶桑":他赞我才华可搏击长空,

# 谓予搏扶桑:“谓予”以下六句系浩然叙述云公之语。谓予:(云公)认为我。搏:搏击。

"轻举振六翮":当如大鹏展翅高飞。

"奈何偶昌运":奈何生逢盛世却独遭遗弃,

# 昌运:圣明时代。

"独见遗草泽":困守荒野草泽。

"既笑接舆狂":既笑楚狂接舆的避世癫狂,

# 接舆:春秋时期的隐士,因是楚人,又称楚狂。

"仍怜孔丘厄":又怜孔子周游的落魄艰辛。

# 仍怜孔丘厄:《荀子·宥坐》:“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

"物情趋势利":世人趋炎附势,

# 物情趋势利:“物情”以下六句,浩然答云公之词。物情:世情。

"吾道贵闲寂":我独守清寂之道。

"偃息西山下":隐居于西山下,

"门庭罕人迹":门庭冷落少人迹。

"何时还清溪":何时能回到清溪畔,

"从尔炼丹液":随你一同炼制仙丹。

# 丹液:丹药灵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逢道士云公》是盛唐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山野偶遇道士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矛盾思考。全诗以暮春田园风光开篇,“耕种满田园”的劳作画面与“酌酒自劝”的孤独形成反差,暗示诗人与世俗的疏离;随后以“桃花源”典故引入道士云公的形象,通过采樵、卖药等细节,将隐士生活与道教仙境相融,构建出超然的理想世界。诗中既以“接舆狂”自嘲,借楚狂讥讽孔子的典故表达对功名的否定,又以“物情趋势利”批判世风,最终在“炼丹液”的求仙愿景中寄托精神解脱。全诗语言清丽自然,典故化用巧妙,既延续了孟浩然山水诗“清淡悠远”的特色,又体现儒道思想,反应出盛唐文人仕隐两难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至“农夫安与言”:开篇以暮春时节的田园风光入画,“草木繁”“耕种满”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农耕图景。诗人独酌自劝,却与农夫无话可谈,暗含对世俗的疏离感。此处的田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象征诗人“吾道贵闲寂”的隐逸理想。“农夫”的沉默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照,暗示其精神世界与世俗生活的隔阂。“忽闻荆山子”至“卖药来西村”:“荆山子”这一道士形象的引入,使诗境从现实田园转向道教隐逸的奇幻色彩。“桃花源”直引陶渊明典故,但此处更添道教洞天的神秘意蕴:道士如仙人般穿梭于山林,采药行踪飘忽,暗合《灵宝五符经序》中“包山隐居”的洞天传说。樵夫与卖药者的日常活动,被赋予超脱尘俗的仙气,折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村烟日云夕”至“殷勤叙离隔”:暮色中与道士重逢,诗人以“杖策”“榛路”等意象营造出苍茫山野的幽寂氛围。“依然是畴昔”既指道士容颜未改的仙人特质,亦暗含诗人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怅惘。殷勤叙旧的场景,看似温情,实则隐含对尘世变迁的疏离感,为后文的出世之志埋下伏笔。“谓予搏扶桑”至“仍怜孔丘厄”:道士称诗人有“搏扶桑”(追逐太阳)的壮志,却因“偶昌运”而困顿草泽。诗人以“接舆狂”自嘲,借楚狂接舆讽喻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表达对仕途与隐逸的双重矛盾:既笑隐士的狂放不羁,又怜圣人的入世艰辛。此处“接舆狂”的引用,深化了诗人对儒家功名与道家超脱的反思。“偃息西山下”至结尾:结尾以“西山下”“清溪”等意象勾勒出终极隐逸之境,门庭冷寂反衬内心的澄明。“鍊丹液”直指道教长生之术,象征诗人对超脱生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

下一篇:唐·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