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ng
tíng
fēng
zèng
zhāng
shí
shǔ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shí
yuè
yīn
shèng
běi
fēng
shí
xiū
cāng
máng
dòng
tíng
àn
wéi
shuāng
zhōu
huì
zhēng
xiè
tāo
xiāng
tóu
quǎn
duàn
tīng
liáng
jué
shuí
móu
xiāng
róng
xiǎn
ài
shān
qiū
qīng
tán
bǎo
mèng
xiǎng
jiē
yóu
nán
xuān
zuǒ
yòu
dàn
jiū
jiū
fēi
huái
怀
běi
guī
xìng
yòng
shèng
chóu
yún
wài
yǒu
bái
hán
guāng
yōu
yōu
néng
lìng
zàn
kāi
guò
shì
qiú

译文

十月里的阴气非常充盛,猛烈的北风刮得一刻也不停止。在苍茫无际的洞庭湖岸边,我与您的两条船都只好停泊着。大雨在昏暗的雾气中倾泄着,水中的波涛也像发怒似的扑来。四周的鸡犬之声也都断绝,粮食吃完了,也不知道与谁去商量才好。我与您相距也就超不过一步的距离,但艰难险阻却像被山丘阻碍了似的。虽然空谈哲理可以让自己满足,但不去实践,心中的梦想就没办法实现。小儿女在身边吵闹着要吃的,因为太饿,连哭声也都非常地微弱。如果不是怀着回到北方的兴致,简直就无法战胜羁旅中的忧愁和困苦。我知道在乌云之外有太阳,它的光辉是那样悠闲远照。如果能使天空云散重见阳光,我就再也没有超过这个的其他要求了。

逐句剖析

"十月阴气盛":十月里的阴气非常充盛,

"北风无时休":猛烈的北风刮得一刻也不停止。

# 无时休:没有休止的时候。

"苍茫洞庭岸":在苍茫无际的洞庭湖岸边,

"与子维双舟":我与您的两条船都只好停泊着。

# 维双舟:系着两只小船。,子:张署,河间人,韩愈挚友。维双舟:系着两只小船。

"雾雨晦争泄":大雨在昏暗的雾气中倾泄着,

# 雾雨晦争泄:谓茫茫大雨在昏暗的天地间倾泻而下。

"波涛怒相投":水中的波涛也像发怒似的扑来。

# 波涛怒相投:波涛像发了怒似的争奔而来。

"犬鸡断四听":四周的鸡犬之声也都断绝,

# 犬鸡断四听:谓雨、涛之声盛大,四周的犬吠、鸡啼声都听不见了。此句反用《庄子·肤箧》:“鸡犬之音相闻。”

"粮绝谁与谋":粮食吃完了,也不知道与谁去商量才好。

# 粮绝谁与谋:此句用《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意。谁与谋:与谁商量。

"相去不容步":我与您相距也就超不过一步的距离,

# 不容步:不到一步的距离。

"险如碍山丘":但艰难险阻却像被山丘阻碍了似的。

# 碍:阻碍。

"清谈可以饱":虽然空谈哲理可以让自己满足,

# 清谈:清雅的言谈、议论。

"梦想接无由":但不去实践,心中的梦想就没办法实现。

# 接无由:无缘接近。

"男女喧左右":小儿女在身边吵闹着要吃的,

# 喧左右:在身旁叫嚷。,男女:指儿女等人。

"饥啼但啾啾":因为太饿,连哭声也都非常地微弱。

# 啾啾:儿女凄凉的叫声。

"非怀北归兴":如果不是怀着回到北方的兴致,

# 非怀北归兴:“非怀”二句:如果不是心怀北归的兴致,那里用得着这么多羁旅苦愁呢?

"何用胜羁愁":简直就无法战胜羁旅中的忧愁和困苦。

"云外有白日":我知道在乌云之外有太阳,

"寒光自悠悠":它的光辉是那样悠闲远照。

# 悠悠:遥远貌,亦作悠闲自得讲。

"能令暂开霁":如果能使天空云散重见阳光,

# 开霁:雨止云开,日出天晴。

"过是吾无求":我就再也没有超过这个的其他要求了。

# 过是:超出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是一首五言古诗。全篇以情感为脉络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句勾勒出诗人南行受阻的困顿境遇,本欲取道衡阳北上归京,却突逢洞庭湖上狂风骤起。山径逼仄致使粮草断绝,诗人在焦灼等待天晴之际,反遭连绵阴雨的戏谑。后八句聚焦于诗人对晴日的殷切期盼,笔锋骤转直抒胸臆——既向往云霁帆扬的畅达之境,又暗含人生航向的隐喻,将胸中郁结化作苍凉诗行。此诗以工笔细描洞庭怒号的骇人气象,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文人特有的孤傲与寂寥,尤以"诡奇意象"承载沉郁心绪,终在凄迷意境中透出向死而生的倔强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永贞元年(805年)十月,当时韩愈正前往江陵。途中行至洞庭湖,遭遇狂风,致使行程受阻,困于湘水汇入洞庭湖左侧的鹿角山。韩愈曾在《祭河南张员外文》里提道:“避风太湖,七日鹿角”,由此可知韩愈在此被阻拦了整整七天。在这段时间里,韩愈与张署相互唱和,而这首诗便是韩愈写给挚友张署的赠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故事,也是一首赠诗。此诗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波,抒发作者渴盼云开日出、挂帆远航、驶向人生目标的心愿。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句前十二句勒出诗人南行受阻的困顿境遇,同时暗寓对己身遭遇的不满情绪。

3. 分段赏析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十月,这个时节本就容易让人感到萧瑟凄凉。“阴气盛”描绘出天气的阴沉寒冷,仿佛整个天地都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北风无时休”则强调了北风的持续不断,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愁苦、无奈的情感基调。诗人在此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暗示了他此次行程的艰难,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烦闷与焦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场景转换到洞庭湖岸。“苍茫”一词描绘出洞庭湖的辽阔与浩渺,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与子维双舟”点明了诗人和张十一署同舟共济的情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两人相互依靠,这既有一种温暖,又让人感受到对前路未知的担忧。这两句诗将人物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中,更凸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渺小与无助。“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进一步描写了恶劣的自然景观。“雾雨晦争泄”描绘出雾雨交织,天地间一片昏暗,雨水仿佛在争先恐后地倾泻而下的景象。“波涛怒相投”则生动地刻画了湖面上波涛汹涌,相互撞击的磅礴气势。“争”“怒”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雾雨和波涛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自然景观更具动态感和冲击力。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进一步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和焦虑。“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状况。“犬鸡断四听”极言环境的封闭和寂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了,侧面反映出他们被困时间之长。“粮绝谁与谋”则直接点明了物资匮乏的问题,粮食已经耗尽,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进一步突出了困境的严重性。这两句诗将诗人面临的困境具体化,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的艰难和无助,深化了诗歌的愁苦之情。“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诗人刻画了周围人的生活场景。“男女喧左右”描绘出周围男女老少的嘈杂喧闹声,“饥啼但啾啾”则写出了孩子们因饥饿而发出的微弱啼哭声。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周围人的遭遇,展现出在困境中人们的普遍状况,使诗歌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诗人通过对这些生活场景的刻画,引发读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身处困境的人们的同情。“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这两句诗直抒胸臆。“非怀北归兴”表明诗人并非没有北归的意愿,只是现实困境让他无法如愿。“何用胜羁愁”则以反问的语气强调了羁旅之愁的难以排解。这两句诗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推向了高潮,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诗人对羁旅困境的感慨和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诗人的情感在此处发生了转折。“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描绘出云层之外,一轮白日散发着清冷的光芒,给人一种悠远、寂寥的感觉。“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诗人希望能暂时放晴,只要能摆脱眼前的困境,他别无他求。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无奈,又流露出他对解脱的一丝渴望。结尾处的感慨,使诗歌在深沉的愁苦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和豁达,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诗人借描绘在洞庭湖被阻风的羁旅之愁,暗暗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不满之情。人生在旅途,常常会遭遇风雨的阻拦,人生的征途也免不了坎坷与艰辛。而克服这些阻碍、战胜艰难险阻的关键力量,便是坚定的信念。这首诗正是以自然界的狂风暴雨,隐喻人生的风浪,抒发了作者期盼云雾散去、阳光重现,扬起船帆远航,驶向人生目标的强烈心愿。这首诗既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之形,又叙述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既倾诉了旅途受阻的痛苦,又抒发了等待日出、迎来光明的思绪。笔触挥洒自如,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写得不即不离,自具神妙。

近代蒋抱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

下一篇:唐·白居易《重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