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īn
k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nán
yuè
jìn
xiāng
liú
dōng
shì
shēn
fēng
yǐn
guì
chūn
zhǎng
yún
cén
huí
shǒu
guò
jīn
kǒu
ér
duō
fēng
shù
lín
bái
kùn
wǎng
huáng
niǎo
xuān
jiā
yīn
wēi
xiàn
tōng
yǐn
rén
zhě
xīn
wèng
jìn
jiǔ
yǒu
shēng
qín
shèng
xián
liǎng
miǎo
miǎo
kāi
jīn

译文

走到这里,离南岳已不远,向东流逝的湘水深深。和暖的风牵引着我的船,春天的阳光下,升起山峰般的云层。船随着江水转个弯,驶过了津口,这里有这么多的枫树林。密布的渔网把白鱼围困住,黄鸟鸣,发出欢乐歌声。微小的生命也有幸运和不幸之分,心存仁爱的人对谁都怀着同情。我的瓮里还有没吃完的酒,我膝上搁着弹不出声的琴。在这世上,圣人贤人都无声无息,我遥看远方,独自敞开衣襟。

逐句剖析

"南岳自兹近":走到这里,离南岳已不远,

"湘流东逝深":向东流逝的湘水深深。

"和风引桂楫":和暖的风牵引着我的船,

# 桂楫:桂树制的桨,借代船只。这是指杜甫乘的船。

"春日涨云岑":春天的阳光下,升起山峰般的云层。

"回首过津口":船随着江水转个弯,驶过了津口,

# 回首:一作道。

"而多枫树林":这里有这么多的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密布的渔网把白鱼围困住,

"黄鸟喧嘉音":黄鸟鸣,发出欢乐歌声。

"物微限通塞":微小的生命也有幸运和不幸之分,

# 通塞:指人的命运通达或受阻塞。

"恻隐仁者心":心存仁爱的人对谁都怀着同情。

"瓮馀不尽酒":我的瓮里还有没吃完的酒,

# 馀:一作余。

"膝有无声琴":我膝上搁着弹不出声的琴。

# 无声琴:谓琴无弦或已损坏不能弹奏。

"圣贤两寂寞":在这世上,圣人贤人都无声无息,

# 圣贤:谓圣明的君主与贤臣。

"眇眇独开襟":我遥看远方,独自敞开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津口》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诗作。杜甫,作为唐诗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被后人誉为“诗史”。这首《过津口》,便是杜甫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途经津口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韵味的画面,从中亦能一窥那个时代的社会片段与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过津口》是杜甫在大历四年(769)春赴衡州途中所作6。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经过津口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全文赏析:首联“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开篇写诗人离南岳越来越近,而湘江水则向东流去,深邃而悠远。“南岳”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湘流”则描绘了眼前的江水,给人一种开阔、悠远的感觉,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颔联“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此联描写了春日的和风轻轻吹拂着船只,仿佛在引导着它前行,而春日里云雾缭绕的山峰似乎也在不断上升。“和风”“春日”营造出了一种温暖、柔和的氛围,“桂楫”则体现了船的精致,“涨云岑”描绘出了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诗意。颈联“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诗人回头望去,已经过了渡口,只见渡口周围是茂密的枫树林。“回首”二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津口的留恋之情,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枫树林”则是津口的独特景观,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颈联“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这两句写诗人看到白色的鱼儿被困在细密的渔网中,而黄鸟却在枝头喧闹,发出美好的声音。通过“白鱼”与“黄鸟”的对比,表现了生命的不同境遇,“困”字写出了白鱼的无奈和可怜,“喧”字则写出了黄鸟的欢快和自由,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同情与思考。尾联“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圣贤两寂寞,眇眇独开襟”: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万物微小,命运却有顺有逆,而同情之心是仁者的本性。自己虽然酒瓮中还有未饮尽的美酒,膝下仿佛有一把无声的琴,但圣贤们似乎都寂寞无闻,只有自己独自敞开心扉,感受这份孤独。诗人以“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声琴”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小生命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箭镞》

下一篇:唐·姚合《对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