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问花花不语":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
# 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欧阳修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从此句化出。
"低回似恨横塘雨":低头好像怨恨横塘的雨。
# 横塘:三国时期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此处借名泛指秦淮河。
"蜂争粉蕊蝶分香":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
"不似垂杨惜金缕":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
# 金缕:金贵的枝条。比喻杨柳自珍。亦有人认为此二字仅仅指金色的枝条。
"愿君留得长妖韶":希望你能够长久的留下妖娆美好,
# 妖韶:妖娆美好。,君:指花。此处明文指花,暗喻喻人。一作言。
"莫逐东风还荡摇":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
# 颦: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秦女:有学者认为此处泛指秦地之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秦女”“秦娥”一般专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一弄玉。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后二人在城上奏乐,因乐声似风鸣,故招来凤凰,二人遂乘凤升天而去。
"愁红带露空迢迢":感慨青春就像那渐渐凋零的带露残花。
# 迢迢:喻指远逝。一作寥寥。,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它借描写花朵凋零等景象,运用拟人、双关等手法,以花喻人,表达了青楼女子的悲叹,以及诗人自身青春远逝、命运坎坷的自怜自伤之情,营造出哀怨、惆怅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诗中借花朵凋零、横塘雨、东风景象,将青楼女子青春易逝的哀怨以及诗人自身命运坎坷的无奈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含蓄地表达出内心复杂情感。拟人:“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把百舌鸟、花朵人格化,“问”赋予百舌鸟主动交流的人类行为,“不语”“低回似恨”让花朵呈现出人类沉默、惆怅且带怨的神态,借动植物间类人互动,渲染出暮春时节花鸟含愁的伤感情绪。比喻:“不似垂杨惜金缕”,将垂杨的枝条比作“金缕”,既贴合柳枝金黄、纤细如丝的外在形态,又以“金缕”的珍贵特质,暗喻青春美好易逝,让垂杨对自身枝叶(象征青春)的爱惜更具象,把抽象惜春情依托于具体物象。双关:“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表面是祈愿花朵(“君”指代花)长久保持娇艳,别被东风吹落飘摇;实则双关对青春、美好人事的期许,“妖韶”既指花的艳丽,也暗喻青春、美好境遇,“东风荡摇”既是自然风力,也可理解为命运波折,一语双关,拓宽诗意层次。象征:“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愁红”象征着青春易逝、命运堪怜的女子,以带露的红花在烟月下表露哀愁、孤独伫立的形象,象征美好事物在环境中受摧折、孤寂飘零的状态,把抽象的身世之叹、伤春之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愁红”意象,含蓄深化情感。反衬:以动衬静,“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以蜂蝶“争”“分”香蕊的动态、喧闹场景,反衬垂杨“惜”金缕的静态、内敛姿态。蜂蝶的躁动逐艳与垂杨的沉静护美形成反差,突出垂杨对自身美好(柳枝象征青春)的珍视,也借两种行为对比,暗透出美好易被追逐消耗、难被守护留存的隐忧,让惜春之情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运用拟人手法,将花赋予人的情感。百舌鸟叽叽喳喳似在殷勤询问花朵,花却沉默着低垂枝头,仿佛在怨恨横塘那场连绵的雨。这里花比喻指妓女的青春,花瓣被雨水打落的姿态,就像青春在岁月中悄然凋零。借花的含恨凋零,不仅生动表现出青楼女子对青春逝去的哀怨,更通过“不语”的静默与“低回”的怅然,营造出一种欲诉难言的悲伤氛围,让人仿佛能看见女子独对残花、默默垂泪的无奈身影。“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从表面看是即景描写,春日里蜂儿争抢粉蕊、蝶儿分沾花香,一片喧闹景象,实则蕴含深意。一方面,“粉蕊”“香”暗指妓女的青春色相任人采撷,蜂蝶的“争”“分”恰似嫖客们的追逐与轻薄,看似热闹的场景下藏着女子被掠夺的辛酸;另一方面,以垂杨珍惜如金缕般的嫩枝作反衬,凸显出良女自珍的姿态,更反衬出妓女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坎坷。这种对比不仅展现出她们在悲惨人生中自我慰藉的复杂心态,更折射出不同人生价值态度背后的无奈,让人感受到她们在世俗洪流中挣扎的悲凉。“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语义双关,明面上是妓女对着花朵低语,希望花能长久保持娇艳,别随东风飘摇零落;实际上是妓女顾影自怜的内心独白——她们看着镜中渐失光彩的容颜,担忧自己年老色衰后被弃如敝履。“妖韶”既指花的艳丽,也指青春美貌,“东风荡摇”既是自然风雨,也象征着岁月摧残与世态炎凉。这种双关写法,将她们对青春易逝的恐惧、对未来凄凉生活的无奈,通过对花的祈愿委婉道出,让情感从伤春延伸至自伤,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愁苦。“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对于“秦女”的解读可作两层延伸出来:若泛指秦地女子,则描绘出一位女子皱眉对月、怅望烟水的画面,她的青春如同带露的残花,在月色中空自凋零;若特指秦淮河畔的青楼女子,则更贴合全诗语境——她们在朦胧烟月之下,看着自己如“愁红”般的青春随露水解散,空留迢迢前路的迷茫。无论是哪种解读,“含颦”的蹙眉、“空迢迢”的怅惘,都不仅是女子的自伤,更暗含诗人借她们的命运抒发自身备受打击后的忧愁心境,让这份痛楚穿透了一切事物,留给人无尽的感慨与深沉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春景为依托,其中的“春天”既指向自然时序,亦象征人生韶华与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温庭筠作《惜春词》,不单是为歌妓红颜凋零而感喟,更意在借诗劝诫世人:当珍视光阴流转,把握青春岁月,莫负有限生命的每寸时光。他对歌伎身陷风尘、命运无奈的境遇抱持深切同情,同时亦以诗明志——身为自由之身,更应在青春年岁中有所作为,不使时光空掷。“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一句,恰是他对自我的殷切期许:愿心中永保纯粹的美好,不随世俗浊流摇摆,不被丑恶之物浸染,始终守护生命中真正值得珍惜的本真。
# 与其在《牡丹》中“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力图与牡丹融为一体的求同过程相比,此作先拟人化“垂杨”,再伺机出局是一个求异的过程。尽管二者的蕴意形式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但基于听觉的“共说相思”与基于视觉的“含嚬向烟月”的思想主旨却是一致的。
现代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董乡哲《“温庭筠”诗集译意》
上一篇:唐·李商隐《端居》
下一篇:唐·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