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柳如丝映九重":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
# 九重:九层;九道。亦泛指多层。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九重宫,特指皇宫。《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御柳:宫禁中柳。
"凤凰窗柱绣芙蓉":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 芙蓉:荷花。,柱:一作“映”。
"景阳楼畔千条露":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
# 露:一作“路”。,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待晓钟":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 钟:一作“风”。,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御柳如丝线般垂落,与九重宫殿相互辉映,凤凰形状的窗上倒映着绣芙蓉的图案。景阳楼畔,千条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宛如美人着上新妆,静静等待清晨微风的吹拂。此诗营造出华丽、精致的宫廷氛围,借御柳展现宫廷的富贵气象,表达诗人对宫廷景象的观独特感受。
2. 写作手法
烘托:“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以九重宫殿、凤凰窗、绣芙蓉等华丽的宫廷元素烘托御柳,展现御柳所处环境的尊贵与富丽,从侧面突出御柳的不凡,同时也渲染出宫廷的繁华氛围。拟人:“一面新妆待晓钟”,将御柳拟人化为精心梳妆后等待晓风的美人,赋予御柳人的姿态与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御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形态,使御柳更具美感与活力,也增添了诗歌的情趣。用典:“九重”原指天有九层,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帝王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宫廷。此典出自《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温庭筠在此处用“九重”,一方面精准地描绘出御柳所映衬的是帝王所在的深宫大院,展现宫廷的巍峨与庄严;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用典,引发读者对宫廷相关的诸多联想,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重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御柳如丝映九重”,直接点明主题。“御柳”表明所咏对象的特殊身份,与宫廷紧密相连,赋予其尊贵之感。“如丝”二字生动地刻画了柳条的形态,将其柔细轻盈、纷披下垂的模样比作丝线,简洁而精准地勾勒出柳的具体可感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万千柳丝随风摇曳的婀娜姿态。“映九重”描绘御柳与巍峨的九重宫殿相互辉映,一方面以宫殿的富丽堂皇衬托御柳的不凡,另一方面,宫殿的宏伟更凸显出御柳如绿色帘幕般垂挂的独特风姿,强化了视觉上的震撼与美感。次句“凤凰窗柱绣芙蓉”承接首句,通过描写宫中精致奢华的凤凰窗与绣芙蓉,从侧面衬托御柳的风姿。凤凰窗与绣芙蓉色彩鲜艳、工艺精巧,与翠绿的柳丝相互映衬,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层次,更在奢华的氛围中凸显出柳丝的清新俏丽,使其风姿更加迷人,进一步丰富了御柳的形象。第三句“景阳楼畔千条露”另起新意,将视角转向景阳楼畔。景阳楼作为宫内的标志性建筑,本身就承载着宫廷的历史与故事,“景阳楼”三字巧妙地引出与宫女相关的联想。“千条露”描绘出景阳楼畔柳色葱茏,柳丝繁茂的景象,千万条柳丝在风中婀娜摇曳,仿佛传递着无尽的情意,与宫中美女的形象暗自呼应,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含蓄的情韵。末句“一面新妆待晓钟”巧妙收束全诗,以“新妆”将柳拟人化为美人,生动地展现出清风中柳丝如美人般婷婷袅袅、清丽可人的姿态。“一面”形象地描绘出柳树排列成行的景象,远远望去,恰似清一色新妆的美人,画面感十足。“待晓钟”则赋予柳以人的情感,“待”字将柳在晨风中含情伫立、若有所待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柳与轻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紧密融合,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生动鲜活。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虽篇幅短小,但布局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全诗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诗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的特点,尽显唐人绝句的独特魅力。
# 《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然唯咏史咏物,比讽隐含,方能各极其妙。如“飞入宫墙不见人”、“随风好去落谁家”、“万树千条各自垂”等什,皆感物写怀,言不尽意,真托咏之名匠也。此中三、五、卒章,真堪方驾刘、白。
明汤显祖《花间集》卷一
# 宋人诗好处,便是唐词。然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
清郑文焯郑文焯批校《花间集》
# 言清晓柳色清新,如晨妆初罢,以待晓风也。“万木无风待雨来”,可为“待”字笺。此句为承上景阳楼而来,极有境界。
近代丁寿田、丁亦飞《唐五代四大名家词》
# 凤凰窗:当为宫内之窗,绣芙蓉,窗内之帐。此言窗帐之属,皆因柳而生色也。景阳:宫名,在今江苏江宁北。此言楼边之路,因柳线千条,故晓风清爽。(一面句)承上言宫女一面晓妆,一面领略此柳风也。
近代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上一篇:唐·韦元甫《木兰歌》
下一篇:唐·杜甫《夏夜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