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明月夜增辉":山头明月在夜里焕发光辉,
"增辉不照重泉下":这光辉照不到黄泉之下。
# 增辉不照重泉下:一作“不照重泉下”。重泉:黄泉、九泉。
"泉下双龙无再期":黄泉下如双龙象征的关系,难再相见,
# 双龙:喻夫妻。
"金蚕玉燕空销化":金蚕玉燕徒然销蚀变化。
# 玉燕:钗名。,金蚕:金属所制之蚕,古代的殉葬品。
"朝云暮雨成古墟":朝云暮雨之处成了古废墟,
# 墟:此处指坟墓。
"萧萧野竹风吹亚":萧萧野竹被风吹得倾斜。
# 亚:通“压”,低垂之貌。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借山头明月、泉下双龙、金蚕玉燕、古墟野竹等景象,描绘妻子亡故后,生死相隔的悲痛场景,抒发情爱无所寄托的孤独、哀凉,以及情缘难续的憾恨,将悼亡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切。
2. 写作手法
用典:“泉下双龙无再期”一句,巧用《晋书·张华传》中双龙剑的典故。典故原意雷焕曾遣使送一剑给张华,自己留一剑佩戴,后张华被诛,剑失所在,雷焕去世后,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从腰间窜出坠入水中,出现两条数丈长的龙,片刻后光彩照水、波浪惊沸,剑就此失踪。孟郊以典故中双龙剑离散、难再相聚的情节,讲的是夫妻分离后永无再见之期,借典故的悲情色彩,强化生死相隔的哀伤与憾恨。
3. 分段赏析
“山头明月夜增辉,增辉不照重泉下”,明月在山头夜晚焕发光辉,可这光辉照不到黄泉之下的逝者,以明月之辉与泉下之暗对比,开篇即渲染出悼亡的哀伤氛围,为全诗定悲调。“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双龙”等典故入诗,说泉下逝者难再相见,金蚕玉燕等陪葬品徒然销蚀变化,借典故抒生死相隔、物是人非的悲叹。“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曾经朝云暮雨之地成废墟,萧萧野竹在风中倾斜,以环境变迁之景,进一步强化逝者已去、遗迹荒凉的伤感,景中含情,悲意深沉。
上一篇:唐·司空曙《玩花与卫象同醉》
下一篇:唐·张继《安公房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