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wáng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shān
tóu
míng
yuè
zēng
huī
zēng
huī
zhào
chóng
quán
xià
quán
xià
shuāng
lóng
zài
jīn
cán
yàn
kōng
xiāo
huà
zhāo
yún
chéng
xiāo
xiāo
zhú
fēng
chuī

译文

山头明月在夜里焕发光辉,这光辉照不到黄泉之下。黄泉下如双龙象征的关系,难再相见,金蚕玉燕徒然销蚀变化。朝云暮雨之处成了古废墟,萧萧野竹被风吹得倾斜。

逐句剖析

"山头明月夜增辉":山头明月在夜里焕发光辉,

"增辉不照重泉下":这光辉照不到黄泉之下。

# 增辉不照重泉下:一作“不照重泉下”。重泉:黄泉、九泉。

"泉下双龙无再期":黄泉下如双龙象征的关系,难再相见,

# 双龙:喻夫妻。

"金蚕玉燕空销化":金蚕玉燕徒然销蚀变化。

# 玉燕:钗名。,金蚕:金属所制之蚕,古代的殉葬品。

"朝云暮雨成古墟":朝云暮雨之处成了古废墟,

# 墟:此处指坟墓。

"萧萧野竹风吹亚":萧萧野竹被风吹得倾斜。

# 亚:通“压”,低垂之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悼亡》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诗。诗开篇描绘亡妻安葬之处的景致,山头明月在夜里散发清辉,却照不进爱妻沉睡的幽深墓穴,尽显生死相隔的沉痛。第三句里“双龙”,源自《晋书・张华传》典故,说雷焕送张华一剑、自己留一剑,张华遭诛失剑,雷焕死后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窜入水中现双龙,借此比喻夫妻离散,再难相见。第四句“金蚕”是殉葬物件,“玉燕”为女子头饰,孟郊用它们写爱妻离世后,生死相隔难寻踪迹,连陪葬饰品也会随岁月消逝。往昔夫妻恩爱已成过往,如今只剩古旧废墟、荒野竹丛,风声萧萧,满是荒凉悲戚。在这首诗里,孟郊把妻子亡故后,情爱没了依托的孤独、悲凉,还有情缘难续的憾恨,抒发得极为动人,让读者油然而生深切怜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借山头明月、泉下双龙、金蚕玉燕、古墟野竹等景象,描绘妻子亡故后,生死相隔的悲痛场景,抒发情爱无所寄托的孤独、哀凉,以及情缘难续的憾恨,将悼亡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切。

2. 写作手法

用典:“泉下双龙无再期”一句,巧用《晋书·张华传》中双龙剑的典故。典故原意雷焕曾遣使送一剑给张华,自己留一剑佩戴,后张华被诛,剑失所在,雷焕去世后,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从腰间窜出坠入水中,出现两条数丈长的龙,片刻后光彩照水、波浪惊沸,剑就此失踪。孟郊以典故中双龙剑离散、难再相聚的情节,讲的是夫妻分离后永无再见之期,借典故的悲情色彩,强化生死相隔的哀伤与憾恨。

3. 分段赏析

“山头明月夜增辉,增辉不照重泉下”,明月在山头夜晚焕发光辉,可这光辉照不到黄泉之下的逝者,以明月之辉与泉下之暗对比,开篇即渲染出悼亡的哀伤氛围,为全诗定悲调。“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双龙”等典故入诗,说泉下逝者难再相见,金蚕玉燕等陪葬品徒然销蚀变化,借典故抒生死相隔、物是人非的悲叹。“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曾经朝云暮雨之地成废墟,萧萧野竹在风中倾斜,以环境变迁之景,进一步强化逝者已去、遗迹荒凉的伤感,景中含情,悲意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曙《玩花与卫象同醉》

下一篇:唐·张继《安公房问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