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院里题名处":曲江的庭院中当年题名的地方,
"十九人中最少年":在同榜的十九人里,你是最年轻的一个。
"今日春光君不见":如今这明媚的春光,你却再也看不见了,
"杏花零落寺门前":寺门前的杏花,正一片一片地飘落。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悼亡诗。该诗回忆孟寂当年曲江题名,为同榜最年少者;如今春光依旧,友人已逝,唯见寺前杏花零落。表达了对友人英年早逝的深切哀悼、惋惜之情,以及对往昔情谊的追忆与怀念。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一句,“春光”“杏花”本是明媚繁盛的春日乐景,然而“君不见”点明孟寂已无法欣赏这美好春光,“零落”的杏花既写春光将尽,也暗合生命的消逝,以眼前春光之乐反衬孟寂逝去的悲哀,强化了对友人离世的哀伤之情。对偶:“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两句分别以“曲江题名”的场景和“年少出众”的身份形成呼应,通过场景与人物状态,回忆孟寂当年的风采,为后文的悲叹奠定基础,体现了对偶手法在内容关联与形式平衡上的作用。
3. 分段赏析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两句,追忆往昔场景。唐代进士及第后,会在曲江宴饮并题名留念,诗人便从这一标志性场景写起,点出孟寂当年在同榜十九人中最为年轻的风采。“最少年”三字,既突出了孟寂年少得志的意气,也为后文的早逝更添惋惜。“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则转写当下。同样是春光时节,可曾经的少年已无法再看见这春色;寺门前杏花纷纷飘落,凄迷的景象恰似诗人此刻的心境。这里以乐景衬哀情,用春光依旧、杏花零落的景象,反衬友人已逝的悲痛,将无形的思念寄托在有形的景物中,余味悠长。
# 意惨句哀痛。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
# 周弼为“实接体”。周珽曰:记其荣华,伤其凋瘁,不禁泪堕。吴山民曰:是哭同年人语。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亦不得不哭(末二句下)。
明黄周星《唐诗快》
# 此真似白傅,直中有含思。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下一篇:唐·陈子昂《庆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