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重帷":拉开层层帷幕,
"重帷照文杏":层层帷幕映照着装饰有花纹的杏木。
"翡翠藻轻花":翡翠色的装饰点缀着轻盈的花朵,
"流苏媚浮影":流苏摇曳出妩媚的光影。
"瑶笙燕始归":美妙的笙乐响起,燕子开始归来,
"金堂露初晞":金色的厅堂上,露水刚刚晒干。
"风随少女至":微风随着少女的到来而吹拂,
"虹共美人归":彩虹伴随着美人归来。
"罗荐已擘鸳鸯被":丝织的垫席上已经铺开了绣有鸳鸯的被子,
"绮衣复有蒲萄带":华丽的衣服上还有葡萄形状的腰带。
"残红艳粉映帘中":凋零的红花和艳丽的脂粉映照在帘子中,
"戏蝶流莺聚窗外":嬉戏的蝴蝶和啼叫的黄莺聚集在窗外。
"洛滨春雪回":仿佛洛水之滨的春雪又回来了,
"巫峡暮云来":巫峡傍晚的云彩飘了过来。
"雪花飘玉辇":雪花飘落在皇帝的车驾上,
"云光上璧台":云彩的光辉映照在玉砌的高台上。
"共待新妆出":一起等待美人梳妆完毕出来,
"清歌送落梅":清脆的歌声伴随着《梅花落》的曲调。
"入丛台":走进丛台,
# 丛台:台名。战国赵筑,在河北邯郸城内,数台相连,故名。另外战国时楚国也筑移丛台,在今河南商水县。
"丛台裛春露":丛台上沾染着春天的露水。
# 裛:书帙,书囊。引申为蕴藏,香气熏染侵袭。
"滴沥间深红":露珠滴答落下,打湿了深红色的花朵,
"参差散轻素":花朵参差不齐地散落着洁白的花瓣。
"妆蝶惊复聚":像妆饰一样的蝴蝶受惊后又聚在一起,
# 妆:一作粉。
"黄鹂飞且顾":黄鹂飞舞着还不时回头张望。
"攀折殊未已":采摘花朵还没有停止,
"复值惊飞起":又遇到蝴蝶受惊飞起。
"送影舞衫前":蝴蝶的身影在舞动的衣衫前闪过,
"飘香歌扇里":花香飘散在歌扇之间。
"望望惜春晖":一步三回头地惋惜春天的时光,
"行行犹未归":走啊走却还没有回去。
"暂得佳游趣":暂时体会到了美好游玩的乐趣,
"更愁花鸟稀":却又更加忧愁花儿和鸟儿变得稀少。
"且学鸟声调凤管":姑且学习鸟儿的叫声来吹奏凤管,
# 凤管:笙箫或笙箫之乐的美称。,调:符合。
"方移花影入鸳机":刚刚把花影移到绣着鸳鸯的织机上。
# 鸳机:即鸳鸯机,织机的美称。
初唐诗人
上官仪(605?~664?),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后徙居江都(今江苏扬州)。贞观初进士,官弘文馆直学士、西台侍郎等。其诗工五言,多应制奉和之作,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为“上官体”。又著《笔札华梁》,研讨近体诗属对技巧,对律诗形成颇有影响。
1. 分段赏析
其一“启重帷,重帷照文杏”,开篇描绘了拉开帷幕的场景,层层帷幕映照着装饰有花纹的杏木,营造出一种华丽、温馨的氛围。“翡翠藻轻花,流苏媚浮影”,细致地描写了翡翠色的装饰和流苏的光影,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动态感。“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通过笙乐和露水的描写,点明了时间和氛围,暗示着美好的一天开始。“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微风和彩虹与少女、美人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意和浪漫色彩。“罗荐已擘鸳鸯被,绮衣复有蒲萄带”,描写了室内的陈设和服饰,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通过描写帘内和窗外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宫廷生活的闲适和美好。“洛滨春雪回,巫峡暮云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春雪和暮云比作美丽的景象,增添了诗歌的意境。“雪花飘玉辇,云光上璧台”,进一步描绘了宫廷中的奢华场景,雪花飘落在车驾上,云彩的光辉映照在高台上。“共待新妆出,清歌送落梅”,描绘了等待美人梳妆和清歌相伴的场景,给人留下了美好的遐想。其二“入丛台,丛台裛春露”,开篇点明地点,丛台上沾染着春天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滴沥间深红,参差散轻素”,描写了露珠滴落在花朵上的情景,花朵的颜色和形态更加鲜明。“妆蝶惊复聚,黄鹂飞且顾”,通过描写蝴蝶和黄鹂的动作,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攀折殊未已,复值惊飞起”,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喜爱和采摘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惋惜之情。“送影舞衫前,飘香歌扇里”,描绘了蝴蝶的身影和花香在舞动和歌唱中飘散的场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望望惜春晖,行行犹未归”,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游玩的留恋之情。“暂得佳游趣,更愁花鸟稀”,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花鸟稀少的担忧。“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有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绪。
上一篇:唐·李商隐《哭刘司户二首》
下一篇:唐·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