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chūn
guì
lín
diàn
殿
yìng
zhào

朝代:唐作者:上官仪浏览量:1
niǎn
chū
xiāng
qīng
lín
tài
xiǎo
shù
liú
yīng
mǎn
chūn
fāng
cǎo
fēng
guāng
fān
wén
xuě
huá
shàng
kōng
huā
dié
lái
wèi
shān
guāng
nuǎn
jiāng

译文

帝王乘着步辇离开披香殿,来到太液池畔聆听清歌。晨光中,黄莺在树梢间穿梭啼鸣,春日的堤岸上芳草萋萋。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纹,残雪的余晖映照着澄澈的天空。花丛间蝴蝶纷飞不息,远山笼罩在暮色中渐染暖光。

逐句剖析

"步辇出披香":帝王乘着步辇离开披香殿,

# 步辇: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原称“辇”,秦以后去掉轮子,改由人抬,故称“步辇”。

"清歌临太液":来到太液池畔聆听清歌。

# 太液: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

"晓树流莺满":晨光中,黄莺在树梢间穿梭啼鸣,

"春堤芳草积":春日的堤岸上芳草萋萋。

"风光翻露文":晨露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纹,

# 光:一作色。

"雪华上空碧":残雪的余晖映照着澄澈的天空。

"花蝶来未已":花丛间蝴蝶纷飞不息,

"山光暖将夕":远山笼罩在暮色中渐染暖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春桂林殿应诏》是唐朝大臣上官仪写的一首应制诗。此诗前四句铺叙帝王春日巡游之景,以步辇清歌、流莺芳草等意象勾勒宫廷雍容气象,暗合应制诗的典雅庄重;后四句转写自然风物,通过翻露文、雪华碧空、花蝶山光等细腻刻画,将晨夕光影流转与早春物候生机凝于笔端。全诗以工整的笔触、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早春时节桂林殿周边的优美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上官仪(605?~664?),唐代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后徙居江都(今江苏扬州)。贞观初进士,官弘文馆直学士、西台侍郎等。其诗工五言,多应制奉和之作,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为“上官体”。又著《笔札华梁》,研讨近体诗属对技巧,对律诗形成颇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宫廷应制诗​​。全诗展现了上官仪对自然与宫廷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提炼,体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绮丽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独特风貌。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动”(流莺)与下句的“静”(芳草)相互映衬,同时上句内部“晓树”与“流莺”也是静动相生,共同构成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既突出了自然景物的鲜活灵动,又营造了早春时节的清幽氛围。移步换景:颔联“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进一步展开空间:晨光中树木与流莺的动态(近景),与堤岸芳草绵延的静态(远景)形成对比,拓展了画面纵深感。多感官描写:“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流莺满树”“芳草积堤”以鲜活动植物勾勒春色;“雪华上空碧”以白云与碧空对比,强化清透感。“风光翻露文”“风光翻露文”中“翻”字赋予露珠动态光泽,仿佛阳光在草叶上书写的纹路,视觉意象极富诗意。

3. 分段赏析

首联巧然点题后,中二联以宽整对句展开空间叙事,摒弃堆砌典故的浮艳习气,独以疏朗意象勾勒早春宫苑:晓树含烟与春堤凝翠相映成趣,流莺啼啭枝头,芳草蔓延堤岸,动静相生中见早春生意。两组意象的并置,既拓宽视境维度,又在定点观照与步移景换间,构建出层次丰富的空间韵律。诗人运笔妙在炼字传神:“满”字缀“积”字,化静为动,赋予景物以蓬勃张力,满树莺影与积堤芳草在明丽色调中跃然生动。“风光一空碧”二句尤见巧思:露珠在晨光中翻涌,似碎钻跳动,一“翻”字写尽光影流转之态;雪花自碧空飘落,却以“上”字逆转视角,恍若天宇回落,造成纵横开阖的视觉奇趣。此种虚实相生的空间营构,将听觉的莺啼、视觉的翠色与嗅觉的芳息熔于一炉,在感官通融中流淌出融融春意。尾联两句收束别有意境:暮色浸染青山,彩蝶翩跹身侧,闲逸之境浑然天成。夕阳余晖与蝶影舞动的画面,既暗藏时光流转的悠然,又以含蓄笔法透露出诗人开朗心境。全诗在应制体制下,巧妙调和对仗工整与意象鲜活,于典丽中见清灵,于规摹中显个性,堪称宫廷诗中别开生面的春日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已开韦公门径。

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赋花》

下一篇:唐·李洞《送知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