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yóu
yuá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xiàng
wǎn
shì
chē
dēng
yuán
yáng
xiàn
hǎo
zhǐ
shì
jìn
huáng
hūn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逐句剖析

"向晚意不适":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

# 不适:不悦,不快。,向晚:傍晚。

"驱车登古原":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 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

# 无限:十分。

"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已是黄昏。

# 近:快要。,只是:不过是。一说解释为就是,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主题围绕诗人傍晚的心境和对乐游原上所见景色的感怀。内容上,开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表明诗人因傍晚心情烦闷,驱车登上乐游原;随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出夕阳的壮美,又感慨美好易逝。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将内心情绪融入所见之景中。分段来看,前两句交代行动缘由,为情绪抒发做铺垫;后两句则是全诗亮点,先赞叹夕阳之美,又以转折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作品评价方面,此诗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富含哲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为千古名句,引发无数人对时光、对美好的思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情感,流传千古,深受人们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当时他心境郁闷,在向晚时分因意绪不适,便驱车登上了乐游原。李商隐身处国运衰微的晚唐,虽胸怀抱负却难以施展。他在二十五岁时经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后因令狐楚去世,得到王茂之器重并娶其女儿为妻。然而,因王茂之是李党人物,他自此深陷牛李党争,在官场中处处失意,这首诗正是他当时不得志的心境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诗歌开篇点明因傍晚心情不适而驱车登上乐游原,随后描绘了在乐游原上所见到的夕阳余晖照耀下如被涂抹上金色的绮丽黄昏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黄昏前壮美风光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深沉感喟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将“向晚意不适”的忧郁情绪,融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黄昏夕照景物画面中,借辉煌灿烂却又接近黄昏的夕阳景象,抒发时代没落、家国沉沦、身世迟暮之感,以及无力挽留美好事物的无奈。直接抒情:开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直接点明自己傍晚心情忧郁,为排遣情绪而驱车登古原,直白地展现内心状态。以景结情:后两句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夕阳景象结尾,将时代、家国、个人身世等诸多复杂情感寓于景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3. 分段赏析

《登乐游原》第一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语言质朴自然,采用直白的叙述表达方式,如话家常般点明了时间是傍晚,以及登上乐游原的原因是心情郁闷,想要排遣不适。“意不适”三字直接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忧郁状态,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此句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正因心情不佳才登上古原,从而有了对所见之景的感慨。第二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景物形象塑造上,描绘出一幅余晖映照、晚霞漫天、山峦如凝胭脂的壮美画面,展现出夕阳下景色的绚丽多姿,诗人以“无限好”热烈赞美眼前之景。从语言炼字角度,“只是”二字转折巧妙,将情感从对美景的赞叹陡然拉向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伤之中。在表达技巧上,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融入到黄昏夕照的景物之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无力挽留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慨叹。同时,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可以被理解为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消极情绪,也能被看作是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的积极乐观精神,体现出诗人对时代危机的预见和内心复杂的情感,具有极高的美学和思想价值。

4. 作品点评

《登乐游原》是李商隐诗作中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诗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千古传颂的名句,短短十字,意境深远,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其易逝的惋惜之情融为一体,富含人生哲理,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广泛共鸣。此诗在写作特色上独树一帜,不借助典故,以明白如话、毫无雕饰的语言,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傍晚登原的情景与所见之景,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诗意。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不仅让诗歌节奏明快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更有力地烘托出诗人深沉的感喟,使情感表达真挚而自然,于平淡中见深刻,在唐代众多诗作中别具一格,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吴昌祺云:二句似诗馀,然亦首选。宋人谓喻唐祚,亦不必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时事遇合,俱在个中,抑扬尽致。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向晚意不适,叹老之意极矣,然只说夕阳,并不说自己,所以为妙。五绝、七绝,均须如此。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觉范作《冷斋夜话》,有曰:“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仆读至此,蹙额无语,渠再三穷诘,仆不得已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觉范曰:“我解子意矣!”即时删去。今印本犹存之,盖已前传出者。

宋许顗《彦周诗话》

# 杨诚斋云: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明高棅《唐诗品汇》

# 何焯曰: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悲凉无限。又曰:又叹时无宣帝可致中兴,唐祚将沦也。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又曰:末二句向来所赏,实妙在第一句倒装而入,乃字字有根。或谓“夕阳”二句近小词,此充类至义之尽语,要不为无见,赖起二句苍劲足相救耳。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姚培谦曰:销魂之语,不堪多诵。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以末句收足“向晚”意,言外有身世迟暮之感。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怆怀欲绝(末二句下)。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 “向晚”二字,领起全神。

清姜炳璋、郝世峰《选玉谿生诗补说》

# 李义山《乐游原》诗,消息甚大,为绝句中所未有。

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 爱惜景光,仍收到“不适”(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李义山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程伯子诗“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云”,寥寥十字,两朝兴废之迹寓焉……孰谓诗人吟风嘲月,无当于輶轩之采乎?

清吴仰贤《小匏庵诗话》

# 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作者因晚登古原,见夕阳虽好而黄昏将至,遂有美景不常之感。此美景不常之感,久蕴积在诗人意中,今外境适与相合,故虽未明指所感,而所感之事即在其中。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竹里馆》

下一篇: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