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披梧桐":洁白的露水覆盖在梧桐树上,
# 披:覆盖。
"玄蝉昼夜号":黑色的蝉不分昼夜地鸣叫。
# 玄蝉:即寒蝉。
"秋风万里动":秋风在万里天地间劲吹,
"日暮黄云高":黄昏时黄色的云层高高飘浮。
"君子佐休明":君子入世,自当授印于开明之世,
# 佐休明:辅佐休美昌明之世。指为官。
"小人事蓬蒿":而那自私自利的小人,只懂得隐居在草庐蓬蒿。
# 事蓬蒿:指隐居。,小人:作者自指。
"所适在鱼鸟":他们的行为,和鸟兽鱼虫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焉能徇锥刀":正直的君子,又怎能因求田问舍而使得意志沉沦丧消。
# 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徇:从,曲从。
"孤舟向广武":明允啊明允,你驾着孤舟驶向广武,
# 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
"一鸟归成皋":而我像一只离群的小鸟,归飞那遥远的成皋。
# 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成”明抄本等俱作“城”。
"胜概日相与":往昔我与你一起欣赏美丽的景色,
"思君心郁陶":思念你的心情却让我内心忧愁。
# 郁陶:郁闷忧愁。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寄友诗。诗中描绘了白露覆梧桐、秋蝉昼夜啼的秋日萧瑟景象,表达了对君子建功立业的赞许、对小人苟且的轻蔑,以及对远方友人崔明允的深切思念,体现了借景抒情的意趣与对人格理想、友情的珍视。
2. 分段赏析
首段:“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诗人描绘了巩北秋天的景象,白露覆盖着梧桐,寒蝉昼夜哀号,秋风呼啸,日暮时分黄云高高涌起,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中段:“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诗人将自己与友人崔明允的境遇进行对比,友人在朝为官,辅佐圣明之君,而自己却如蓬蒿般漂泊,只能与鱼鸟为伴,不屑于追求微小的利益。接着描述自己乘孤舟前往广武,看到一只鸟归向成皋,美景虽日日相伴,但心中却因思念友人而忧愁苦闷。末段:“鞭马出都门,慷慨怀古意。玄览万类情,贯中百代事。缮性非隐沦,悟道在兹地。劳歌欲寄君,此曲无由遂。”诗人骑马出都门,心中充满慷慨怀古之情,他纵览万物情状,贯通百代历史,意识到修身养性并非一定要隐居,在此地也能悟道。最后诗人想把自己的忧思写成歌曲寄给友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倾诉的无奈。
# 神气完足,格律苍厚,直追汉魏。凡学古不在袭貌,而在神骨,此真伪之辨。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