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kōng
wài
zhì
niǎo
jiān
shuāng
bái
ōu
piāo
yáo
biàn
便
róng
wǎng
lái
yóu
cǎo
duō
shī
湿
zhū
réng
wèi
shōu
tiān
jìn
rén
shì
wàn
duān
yōu

译文

虚空之外,一只猛禽独自翱翔,河面之间,两只白鸥成双飞翔。它们飘忽不定,搏击长空多自如,往来游弋,轻松自在无拘束。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湿润重重,蛛丝缠绕枝头,仍未被人收拢。自然的奥秘与人事紧密相关连,我独自站立,心中充满万般忧。

逐句剖析

"空外一鸷鸟":虚空之外,一只猛禽独自翱翔,

# 空外:虚空之外。宋之问诗:“空外有飞烟”,《淮南子》:“鸷鸟不双。”

"河间双白鸥":河面之间,两只白鸥成双飞翔。

# 河间双白鸥:陆厥诗:“河间柳已把。”何逊诗,“可怜双白鸥,朝夕水上游。”

"飘飖搏击便":它们飘忽不定,搏击长空多自如,

# 飘飖搏击便:曹植诗:“飘飖随长风。”《翟方进传》:“搏击豪强。”

"容易往来游":往来游弋,轻松自在无拘束。

# 容易往来游:《东方朔传》:“谈何容易。”谢灵运诗:“往来无踪迹。”

"草露亦多湿":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湿润重重,

# 草露亦多湿:宋之问诗:“草露湿人衣。”

"蛛丝仍未收":蛛丝缠绕枝头,仍未被人收拢。

# 蛛丝仍未收:王僧孺诗:“泣望蜘蛛丝。”

"天机近人事":自然的奥秘与人事紧密相关连,

# 天机近人事:《淮南子》:“内有以通乎天机。”阮籍诗:“人事多盈冲。”

"独立万端忧":我独自站立,心中充满万般忧。

# 独立万端忧:陆士衡诗:“世道多故万端,忧虑纷错交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立》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对所处时代政治黑暗的深刻揭露,以及他为国担忧、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的集中表达。首联以鸷鸟和白鸥两种鸟类形象对比,隐喻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鸷鸟象征社会黑暗或强势者,白鸥代表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颔联通过动作描写强化对比,暗示诗人对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颈联转向地面自然景象,以草露、蛛丝隐喻社会环境的复杂混乱和诗人内心的挣扎无奈。尾联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对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深刻思考,展现其孤独忧虑中坚守信念的坚定态度,同时呼应诗题“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乾元元年,彼时杜甫正身处华州。他借物抒怀,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媒介,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杜甫通过描绘“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等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鸷鸟的孤傲与白鸥的自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自由,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象征:诗中的鸷鸟和白鸥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鸟类,更象征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或人格特质。鸷鸟可能象征着那些在政治斗争中恣意妄为、弄势逞威的小人,而白鸥则象征着品格高洁、无意沾惹是非的君子。这种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复杂。对比:鸷鸟的孤傲与白鸥的自在、草露的湿润与蛛丝的纠缠等,这些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对比,诗人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反思。细节描写: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节描写十分细腻,如“草露亦多湿,蛛丝仍未收”,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和束缚。通过细节描写,诗人更加生动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分段赏析

《独立》首联以高远的视角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鸟类形象。鸷鸟翱翔于空旷的天际,展现出其凶猛、孤傲的特性;而白鸥则在河间自由飞翔,显得宁静而和谐。这两种鸟类形象的对比,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鸷鸟可能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或政治斗争中的强势者,而白鸥则代表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颔联进一步描述了鸷鸟和白鸥的活动状态。鸷鸟在空中自由搏击,显得力量强大且游刃有余;白鸥则轻松地往来游弋,享受着河间的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首联中两种鸟类形象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颈联将视角从天空转向地面,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草叶上的露珠湿润欲滴,蛛丝也还缠绕在枝头未被收拾。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束缚。草露的湿润和蛛丝的纠缠,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混乱,以及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之间紧密联系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自然规律与人事是息息相关的,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面临着无尽的忧虑和挑战。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深刻,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独立万端忧”也呼应了诗题“独立”,强调了诗人在孤独与忧虑中坚守自己信念的坚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老将》

下一篇:唐·杜甫《赠陈二补阙》

猜你喜欢